您在這裡
「文化」相關報導
水水八煙|陽明山上砌石水梯田
陽明山上,一個名叫八煙的聚落裡,居民住在祖先蓋的石頭屋。在梯田裡種種作物,年復一年,過著簡單的生活。老人家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從都市來的人說,他們的家是桃花源…
故鄉守護‧來自日本的經驗:走訪猴硐、金瓜石
什麼是守護故鄉的社區再造理念?一群來自日本的社造專家,到台灣進行交流訪問,將日本最新的社造思維,介紹給台灣。透過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的引入與推廣,能不能帶來新的觀念?新的作法?
八八風災週年短片-消失的星光
三年前Kanakanavu族人開始投入達卡努瓦溪的保育工作,正當溪裡的魚兒生態逐漸復原,無奈八八風災在那瑪夏,造成嚴重災情,溪流的樣子驟變,河道變寬了,原本茂密的樹木和淙淙溪水,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表面,魚群也大量減少。族人Pa‘ʉ在風災後,重回他投入甚深的溪流保育地,他想念昔日在溪邊看著魚兒悠游的時光,高身鯝魚在水中翻滾閃動著眩目的閃光,如今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怪手下的文化遺址|搶救新象寮遺址、煉鐵工廠遺址
當怪手開入遺址,我們將會失去什麼?在台灣,許多潛藏的文化遺址,面對工程開發,處於消失的危機,讓人憂心,一旦文化遺址一一消失,我們如何尋根?如何述說自己的故事?
修復的難題|在細節中找歷史
建築物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冷硬枯燥,這些建築物,因為生活其間的歷史故事而變得有生命,當領悟到這一層時,我們看待古蹟就有了更深的感情,也才更能體會到修復古蹟,對一座城市來說有多麼重要.....
野火∙文化園區|建國啤酒廠、彰化八卦廢棄營區以及日本舞鶴經驗
當文化創意園區,像一座座被賦予產業任務的區域,其實該思考,文化無法遠離歷史、社區的基礎。如果文創產業,倚重在文創園區的產業領航,或許深根社區的文化野火,更能燃起台灣的希望…
搶救六家老房舍|新竹高鐵特定區發展下的老聚落
廢棄的空屋裡,滿是垃圾,殘破的屋瓦、裸露的鋼筋,和鄰近華美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公寓住戶紛紛向新竹縣政府投訴,這裡雜亂荒涼,甚至成為治安的死角,於是縣政府有意將這些房子拆除改鋪草坪,得知這個消息的六家鄉親,也就是這片土地原本的住民,號召了大批民眾來清理環境,希望保存下這些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