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那瑪夏鄉,一個以河流為名的山地鄉,是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族)的傳統領域。喜歡逐水而居的Kanakanavu,將河流視為孕育族人生命的母親,也是族群文化的源頭和重要元素。
三年前Kanakanavu族人開始投入達卡努瓦溪的保育工作,正當溪裡的魚兒生態逐漸復原,無奈八八風災在那瑪夏,造成嚴重災情,溪流的樣子驟變,河道變寬了,原本茂密的樹木和淙淙溪水,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表面,魚群也大量減少。族人Pa‘ʉ在風災後,重回他投入甚深的溪流保育地,他想念昔日在溪邊看著魚兒悠游的時光,高身鯝魚在水中翻滾閃動著眩目的閃光,如今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面臨消失命運的,不只是溪裡的魚兒,還有這個目前僅存四百人的Kanakanavu族群。Kanakanavu雖然是那瑪夏的先住民族,但日據時代開始遷入那瑪夏的布農族,逐漸成為最大族群,Kanakanavu在語言和文化上,逐漸被布農族同化。年近八十的Kanakanavu頭目Mu’u想交棒給年輕人,但找不到熟悉母語和祭典儀式的理想人選。Pa’ʉ是對族群事務懷有熱情的中生代代表,他很擔心以後自己的語言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一年一度的河祭,即將舉行,這是Kanakanavu的重要祭典,為了感謝溪流養育族人的恩惠,族人以敬肅的心情聚集河邊,祭司念著:「感謝上蒼、感謝祖靈,讓我們代代平安,把河祭傳承下去。」特別在風災之後,這次的祭典更是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