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來臨,迷濛的霧色依舊沒有消退的跡象,頂笨仔文化協會的劉佳縣,正帶著遊客,準備要去尋找夜晚的精靈。原本劉佳縣是個獵捕飛鼠的高手,熱情好客的他,總會打飛鼠來招待友人,但在一次打獵後,他隨口抱怨野生動物都被阿公打完了,害他現在都沒得打,老婆回應說:「現在你抱怨你阿公,以後你的後代也會抱怨你。」老婆的一句話,讓劉佳縣從此醒悟,放下獵槍,轉換身分,從獵人轉變為保育人員,改帶遊客見識夜間森林的美妙。因為擔心太多遊客造訪,會打擾夜行性動物的樂園,頂笨仔的民宿業者們達成共識,由劉佳縣來統籌夜間觀察人數,確實執行遊客總量管制。
阿里山腳下的光華村,人口不到一千人,共有三個聚落,分別是頂笨仔、柑仔宅和茄苳仔,這裡的居民大多數務農,以種植茶葉和蔬菜為主。目前頂笨仔聚落,正積極的轉型經營生態旅遊,由於聚落裡的居民都來自同一個劉氏家族,都是親戚關係,因此在推動聚落發展上,也就比較容易凝聚共識。
山坡上層層相疊的茶園,手工堆砌的礨石圍牆,是這裡最美的風景。高大的茄苳樹和苦楝樹,百年來靜靜地守護這片家園。在這廣闊的視野底下,腳步跟心境自然而然就緩慢了下來。
生態旅遊的賣點,就是各地獨有的特色與故事,劉佳縣結合聚落裡每一戶的特色,希望吸引多元的遊客族群,也藉著發展生態旅遊,來讓家族更加齊心。七十多歲的劉寧福,就是劉佳縣口中的叔叔,說起頂笨仔開墾的歷史如數家珍。劉寧福很早就有生態永續的觀念,他的梅園從一開始就堅持不施灑除草劑和化學農藥,希望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
隨意在村內散步,除了可以看到用木板搭建的古樸三合院之外,還有一種很少見到的竹管厝。為什麼會用竹子來蓋房子?主要是因為早期山區交通不便利,想要蓋房子就得就地取材,滿山遍野的竹子,正是最佳材料。新穎的建材進入村莊後,竹管厝就逐漸被淘汰,劉佳縣的姑丈,朱政義的竹管厝,是難得保存下來的房舍,朱政義一家人,到現在都還居住在裡面。
和森林為伴的頂笨仔居民,熟悉大自然的神祕法則,森林對他們來說,不單是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也給予他們清新的空氣和美好的生活品質。原始闊葉森林裡的野生動物,在沒有獵捕的壓力下,數量也漸漸多了起來,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見躲在樹洞裡的白面鼯鼠,悄悄探出頭來打招呼。
除了可愛的白面鼯鼠,頂笨仔的豐富鳥況,更是賞鳥人的天堂,為了降低對鳥類的干擾,劉佳縣還自行架設了偽裝網,靜靜等待野鳥的出現。
台灣的特有種鳥類深山竹雞和藍腹鷴,過去大量的分布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內,但隨著人類開發的範圍越來越大,牠們棲息的環境也就越來越少,幸好在頂笨仔居民有心的維護下,這裡的深山竹雞和藍腹鷴數量,才有增加的趨勢。頂笨仔的鳥況,就連遠在國外的賞鳥客,也都不遠千里而來,只為一暏台灣特有種鳥類的風采。
除了慕台灣特有種鳥類的大名而來,還有人是特地拜訪傳說中的鬼火─螢光菇,這是一種夜裡會發光的菇,就藏身在這一片翠綠的桂竹林內。在大自然裡,處處都有驚喜,剛從其他地區參訪回來的劉佳縣,對於未來生態旅遊的發展,特別有感而發,認為比起硬體建設,遠在山區的他們追不上人家,如果好好維護家鄉的生態環境,才能永保家鄉獨特的魅力。
頂笨仔聚落以傳統農村景觀和自然生態為主,和其他的觀光區不同,他們寧可發展的腳步慢一些、緩一些,減少遊客對環境的衝擊,讓純樸的小村莊,能繼續保有寧靜和自然,才能讓未來的路走得長久。
一百年前,頂笨仔開墾的祖先們,看中這裡好山好水,在此處落地生根。現在他們珍惜故鄉景色,和週遭的生物和諧共存,學習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在雲霧飄渺間,在阿里山的山腳下,他們和這片山林的故事,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側記
在頂笨仔聚落隨意走走,居民們會很熱心的拿出自己的壓箱寶貝展示,像是寧福叔帶我們去看的老房子,居住在裡面的阿桑,就熱情地示範當年是如何操作農具,朱政義也讓我們見識到先人流傳下來重達九斤重的櫸木木屐,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頂笨仔居民珍惜家鄉文物,尊重自然法則的生活,是多麼地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