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校園鳥朋友

2003-11-17

一位愛鳥的老師,在原野上體會到生態之美,她嚐試將鳥類觀察帶進校園,讓學校裡的小學生,關心生活周遭的生態。於是,在台北市東湖國小內,一項非正式的生態課程正在展開,可愛的小學生們,開始認識校園裡的鳥朋友。

末路狂鷹

2003-11-17

在台灣最南端的高台上,每年一到十月,總是聚集著一群守候者,一同在這裡迎接越海而來的過境猛禽。大家的期盼中,天際上的黑點漸漸變大,一隻隻張開雙翼的猛禽,有如戰鬥機一般,以優美之姿急速掠過賞鳥高台。

【鳥類保育】籠內籠外|本土綠繡眼的生存危機

2003-11-10

來到嘉義的綠繡眼鳴唱比賽會場,場面相當壯觀,兩百五十多隻的綠繡眼,被主人從北中南各地帶來參賽,競爭激烈的程度,不輸給選美大會。

尋找小丑魚

2003-10-20

一部電影,掀起一股小丑魚流行風,從海裡到水族市場,大家都在尋找小丑魚,討喜的小丑魚,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焦點,「可愛」竟然招惹來可憐的命運,其實不只小丑魚,從色彩繽紛的熱帶魚到稀奇古怪的蝦蟹類,有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開始往陸地上移民….

塑膠寄居蟹

2003-10-13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水庫與八色鳥

2003-10-13

生態保育在台灣是弱勢中的弱勢,生態保育運動能夠引起國內外保育界以及政府重視的並不多,八色鳥保育是其中之一。

公園革命

2003-09-22

說到「公園」這兩個字,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哪些畫面?一百年前,當「公園」這個名詞,在台灣的都市計畫裡出現後,都市公園就一直是以大樹、草皮、鋪面、遊戲設施等大同小異的樣貌出現。一百年後,當棲地復育的風潮吹到水泥城市,在台灣南部有一群人正悄悄進行著公園的寧靜革命。

數蝌蚪的日子

2003-09-08

有一個男人,這兩三個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數蝌蚪」,一個禮拜,最多要數一千多隻。同樣的動作一直做,也會覺得枯燥、乏味,但它卻是研究的必經之路。

海兔家族

2003-06-23

牠是一種神經很大條的生物,牠曾是巫術與魔法的象徵,牠還是「逐海藻而居」的遊牧民族,每年秋季在東北角的海蝕平台上,就可以看到牠們成群結隊的出現,到了六月以後,牠們又銷聲匿跡,這種很常見到,卻很少人知道的生物,有著一個可愛的名字「海兔」。

洋蚯蚓大入侵

2003-05-26

原產在南美洲的 Potascolex,目前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有人稱牠為南美鞍帶蚓或者熱帶環毛蚓;5年前首度被發現於台灣大學的校園,最近也在南仁山自然保留區被發現。這個發現讓生態學家戰戰兢兢,因為牠有可能影響本土蚯蚓種的數量及植物生態系,並且會向大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兩爬淒歌|兩棲爬蟲類的悲慘命運

2003-05-12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了來自全台各地非法走私、販賣,以及遭棄養的兩棲爬蟲動物,來自國外的兩爬動物大部分是因為寵物買賣市場需求,歷劫千辛萬苦來到台灣,然而台灣本地的兩爬動物,命運則大不相同,牠們多是從不當的"放死活動",或是在成為盤中飧前搶救回來的倖存者。

大海的翅膀

2003-05-12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