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動物」相關報導
黑琵之死|黑面琵鷺發生集體暴斃事件
每年黑面琵鷺會來到曾文溪口渡冬,它是國際級的保育類動物,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今年就有700多隻來到七股。然而,在入冬以來最強的寒流侵襲台灣時,卻發生黑面琵鷺集體暴斃的事件。
鳥人共和國|搶救黑面琵鷺
每年,冬侯鳥黑面琵鷺都會到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渡冬。在保育觀念不盛行的年代,黑面琵鷺只是賞鳥人之間互傳的鳥種,並未變成具體的保育行動,直到國際間一次亞洲水鳥調查,確定了黑面琵鷺數量不到300隻,正面臨絕種的壓力,再加上1990年台南縣政府打算將黑面琵鷺棲息的溼地規劃為工業區,將會危及黑面琵鷺的生存,於是搶救黑面琵鷺的行動開始展開。 「要顧鳥,還是要顧人?」似乎變成一個兩難的問題,當時的情勢,...
灰面鷲的天空|從獵鷹到賞鷹
墾丁國家公園的解說員蔡乙榮,十年來和往常一樣,站在望海的高台上,如同飛機塔台的領航員,手持望遠鏡遙望海面,等待這一波波橫渡汪洋大海的過境猛禽,安然降落台灣陸地。
台灣土雞存亡記|全球化導致本土基因流失
為什麼這雞蛋這麼小顆?這是剛成熟的小母雞才開始生的,要生過兩三個以後才會大,都是這樣子?每一隻剛開始生的時候,都是很小。在這個雞舍裡是市場上常見,經過品種改良,黑羽品系的台灣土雞,不過真正的純種台灣土雞,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
藍色幽禁:當小白鯨來到台灣
五月底,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一場鯊魚搬家的大工程。原來住在海獸池裡的48條鯊魚,在完成階段性的展示任務之後,不得不退讓出牠們暫住的家,只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新客人。
惡整基隆河斑龜|基隆河整治工程
基隆河,一條被大家視為毫無生機、只留下洪水惡夢的河流,其實還殘存著一種本土的水族生物──斑龜,堅毅地固守著已經面目全非的家園,不過牠們的惡運還沒有結束,這一次要面對的大敵,可能連牠們也招架不住。然而除了外來種以外,基隆河就只剩下斑龜了,被公認為淡水龜權威的陳添喜博士卻發現基隆河的斑龜正在慢慢地銳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