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動物」相關報導
落入人間的梅花鹿|從絕跡到復育回歸的故事
三十年前,台灣梅花鹿因為經濟上的獵殺及棲地的被掠奪而在野外絕跡。之後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成功復育了台灣特有的梅花鹿亞種,也使得梅花鹿恢復了野外的生存能力,這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一項重要成就。然而復育成功後,卻面臨了不能野放及棄養的問題。野生動物保育法自民國1989 年公告以來,不曾將梅花鹿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來保護,一般的獵人或民眾可隨意去獵捕野放的梅花鹿,復育梅花鹿變成了繁殖家畜的諷刺。今天復育真正要面對的挑戰,在於人是否能根據過去的教訓,建立人跟自然能夠永續相處的保育觀念。
莎拉茂鱒 對不起|環山部落的鮭魚冤獄
1917年,日治時代的秋天,日本巡警在宜蘭發現了一名下山兜售新鮮鮭魚的泰雅族青年。因為鮭魚屬於寒帶的迴游性魚類,當時只有日本貴族能由日本進口與享用。環山部落的泰雅族青年堅稱是從大甲溪上游捕獲的。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臺灣,怎麼會有鮭魚?因此以偷竊罪羅織入獄,由於事後找不到失主,改以違反出山規則,罰款了事。 這件鮭魚冤獄,成了臺灣愛國志土指責日本當局的重要題材。...
天地浮生|開發壓縮水雉、黑面琵鷺棲地空間
因為喜歡在菱角田中活動,水雉又稱為菱角鳥。在繁殖季節時,後頸部鑲著耀眼的金黃色,羽色豔麗搶眼。而細長的腳趾,使水雉可以輕巧地漫步在浮葉植物上,華麗的外表加上優雅的姿態,也為水雉博得凌波仙子的雅號。
傷鳥天使: 黃惠慈與高康敏的故事
在台灣大學工作的黃惠慈和擁有個人花藝工作室的高康敏,是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中心義工,在獸醫師祁偉廉的眼中,她們手上似乎有一種魔力。 醫生可以縫合鳥類傷口,但遇到傷鳥不進食也是傷透腦筋,而她們總有辦法,跟動物做某種超乎你我所能理解的接近和溝通,讓傷鳥慢慢吃東西。 台北鳥會目前的救傷體系是由獸醫師、救傷義工和會內專職人員所構成。民眾把傷鳥送到鳥會,專職人員視鳥況看是否需要立即請獸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