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濕地進行曲第一部–HAPPY生態村

2004-01-26

在台灣關於「濕地」這兩個字的解釋,以前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早期人們總認為濕地是蚊蟲叢生,無用的爛泥灘,只要是開發工程,最先想到的要利用濕地,走過填海造陸、海岸大肆開發的年代,這些被蠶食之後,所遺留下的濕地,現在反倒成為稀世珍寶,是生物的樂園、是生態旅遊的景點,是商機也是生機。

國寶魚要回家|櫻花鉤吻鮭復育之路

2004-01-19

台灣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是保育人士最早開始進行人工復育的珍稀動物。2003年底,復育人員從人工養殖的公魚母魚中取精取卵,授精卵成功孵化出一萬多尾小鮭魚。這個完全養殖的重大成果,讓國寶魚從此免於絕種危機。

紫蝶謎情|茂林山谷的紫斑蝶

2004-01-05

每年冬天,南台灣的高雄茂林鄉總會飛來一大群為了避冬而到茂林山谷的紫斑蝶,形成獨特的紫蝶幽谷。走進幾個主要的蝴蝶谷,處處可見陽光下紫蝶飛舞的幻色身影。幾十萬隻的紫斑蝶到底從哪裡來的?目前依舊是個謎。

深海探祕

2003-12-01

在神話故事中,常寫著深海裡住著巨大的海怪,牠們會攻擊船隻與人類,傳說許多的航海人,也曾在夜晚看過,來自深海的神秘之光,對於深不可測的未知世界,人們總充滿著無限好奇與想像,古老的傳說來到真實世界中,一群海洋生態學者搭乘研究船,企圖運用現代科技,來解開深海中不為人知的生態之謎。

做個好主人

2003-11-24

秋風捎來北方的訊息,預告著遠道而來朋友即將抵達。在黑面琵鷺保護區旁,鳥友們拿著望遠鏡仔細搜尋那熟悉的身影,在經過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之後,黑面琵鷺現在是否安好?

校園鳥朋友

2003-11-17

一位愛鳥的老師,在原野上體會到生態之美,她嚐試將鳥類觀察帶進校園,讓學校裡的小學生,關心生活周遭的生態。於是,在台北市東湖國小內,一項非正式的生態課程正在展開,可愛的小學生們,開始認識校園裡的鳥朋友。

末路狂鷹

2003-11-17

在台灣最南端的高台上,每年一到十月,總是聚集著一群守候者,一同在這裡迎接越海而來的過境猛禽。大家的期盼中,天際上的黑點漸漸變大,一隻隻張開雙翼的猛禽,有如戰鬥機一般,以優美之姿急速掠過賞鳥高台。

【鳥類保育】籠內籠外|本土綠繡眼的生存危機

2003-11-10

來到嘉義的綠繡眼鳴唱比賽會場,場面相當壯觀,兩百五十多隻的綠繡眼,被主人從北中南各地帶來參賽,競爭激烈的程度,不輸給選美大會。

尋找小丑魚

2003-10-20

一部電影,掀起一股小丑魚流行風,從海裡到水族市場,大家都在尋找小丑魚,討喜的小丑魚,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焦點,「可愛」竟然招惹來可憐的命運,其實不只小丑魚,從色彩繽紛的熱帶魚到稀奇古怪的蝦蟹類,有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開始往陸地上移民….

水庫與八色鳥

2003-10-13

生態保育在台灣是弱勢中的弱勢,生態保育運動能夠引起國內外保育界以及政府重視的並不多,八色鳥保育是其中之一。

塑膠寄居蟹

2003-10-13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公園革命|留給野生動物棲息空間

2003-09-22

說到「公園」這兩個字,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哪些畫面?一百年前,當「公園」這個名詞,在台灣的都市計畫裡出現後,都市公園就一直是以大樹、草皮、鋪面、遊戲設施等大同小異的樣貌出現。一百年後,當棲地復育的風潮吹到水泥城市,在台灣南部有一群人正悄悄進行著公園的寧靜革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