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報告,台灣的陸棲蛇類,如果把海生的去掉,大概有40多種。而40多種陸棲蛇類裏面,有毒的種類,如果加上一些黃頜蛇科毒蛇,大概可以到差不多30%以上,所以台灣在毒蛇相對比例上算是比較多的。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生物豐富,早期生態未破壞之前,到處都有毒蛇出沒,而毒蛇傷及人畜的消息也時有所聞,所以一般人對毒蛇多半沒有好感。
根據台中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洪東榮主任表示,原則上毒蛇毒素都是由傷口往週邊淋巴蔓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迅速的往胸管、靜脈、心臟、動脈,擴散到全身。而在毒性成份上,眼鏡蛇主要毒素成份為細胞毒素,被咬後局部會有劇痛、腫脹、局部組織變黑、壞心,及橫紋肌溶解;另一毒素為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於運動神經支配的橫紋肌,使其痙攣而麻痺。全身性症狀可能有噁心、嘔吐、眼皮下垂、口齒不清及呼吸衰竭等症狀。而雨傘節毒素為α、β雨傘節神經毒素,被咬時最初只覺得昏昏欲睡,傷口不痛,且不見腫脹瘀血,但會發生致命的呼吸衰竭。
目前國內抗蛇毒血清是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發製造及生產,共分4種抗蛇毒血清,其中『抗出血性蛇毒血清』,主要用來治療赤尾鮐及龜殼花咬傷;『抗神經性蛇毒血清』,主要用來治療眼鏡蛇或雨傘節咬傷;百步蛇咬傷時則使用專一性『抗百步蛇蛇毒血清』;鎖鍊蛇咬傷則使用『抗鎖鍊蛇蛇毒血清』。而在製造方式中,是以減毒性的蛇毒免疫馬匹,經採血分離出血清,純化精製的一連串過程,一瓶抗蛇毒血清藥價成本約在台幣5800元。
而目前國內抗蛇毒血清的品質,合乎生物製劑的標準,同時國外很多的動物園或者探險家,經常來信向國內來購買該項的製品。台灣不僅在世界蛇毒研究上,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成績,同樣的,在抗蛇毒血清的品質及製造技術上,也有一群無名英雄,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不懈。
蛇毒蛋白經由國內科學家的努力,發現了應用於醫療方面的潛力,台灣大學黃德富教授表示:『我們首度在台灣的赤尾鮐裏面,發現這個成份很專一性,作用在血小板表面上的受體,這個受體如果被占據的話,使得血小板沒辦法凝集,所以可以來防止血小板的栓塞,所以這些藥物在30年前就發展出來,成功的應用在冠狀動脈的血栓上面,尤其在做心肌梗塞進行氣球擴張手術時等等時,如果你應用這些藥物的話,就可以降低因手術而產生再栓塞的可能性。另外腫瘤細胞它要增生,增生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養份,要由血流帶過來,這時候如果說有一個藥物,它能夠來阻斷新生血管的形成的話,這個藥物就是可以應用在癌症腫瘤細胞的轉移,初步的動物實驗裏面,也顯示說這類的抗血栓蛇毒蛋白,可以應用在一些癌症轉移上面。』
毒蛇咬傷的臨床個案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判斷病患是被何種毒蛇咬傷,是急救的第一要務,根據疾病管制局周文祥主任表示:目前正委託中研院開發檢驗蛇毒蛋白的技術,希望當被毒蛇咬傷的病人送到醫院以後,只要抹一下他傷口的液體,到蛇毒蛋白晶片上面,就可以馬上診斷出他是被哪一類的蛇咬到。
早期台灣蛇類遍佈山林,從沿海地區到海拔2000公尺,皆可看到蛇類蹤跡,但由於人口的迅速增加,造成土地的開發,導致蛇類棲地的破壞,再加上人為的濫捉、濫捕及環境的污染等,造成蛇類的生存,面臨空前危機,而在台灣的六大毒蛇中,除了赤尾鮐(赤尾青竹絲)外,剩下五種已經列入保育,可見環境的改變,已對毒蛇的生態產生了嚴重的破壞,而經由毒蛇的毒液發掘出醫療、製藥的應用價值,其實證明著自然界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隨著蛇類的棲地破壞,毒蛇數量也在逐漸減少,或許哪一天,我們才會知道,某一類的物種,只是因為我們一個不小心,它可能被我們從演化的位置上除去,伴隨著牠的滅絕,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也隨之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