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開發」相關報導
解除溪流緊箍咒|還給河川自然面貌
2021-09-20
台灣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急,地質活動活躍,時常受到地震、颱風侵襲,加上氣候變遷下,旱澇趨於極端,許多小溪平時僅有涓涓細流,遇上大雨就形成滾滾洪流。人類試圖用大大小小的防砂壩與固床工,束縛溪流,卻又衍生破壞生態、土砂運移失衡的問題,究竟溪流的緊箍咒,有沒有解除的一天?
百年深愁番仔路|失去家園的恐懼
2021-03-22
穿過台中市太平區的高樓,來到歷史悠久的番仔路土地公廟,後方就是寧靜的百年聚落,如同現代世界的遺世桃源,古樸老屋與巷弄。世居在此的居民,本該安樂無憂,但是半世紀以來,卻因土地糾紛,陷入失去家園的深愁。
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
2021-03-15
台北碧潭吊橋上游一點點,新店老街區的對岸,新店溪沖積出一片寬敞的河階地,灣潭。這裡橫過新店溪到新店老街,有個全台灣碩果僅存的擺渡,新店渡。從空中俯瞰,一片綠意。幾十年前,從台北市區要到烏來溫泉,都要坐船到灣潭,越過灣潭,再坐一次船,然後沿著河岸往上游到烏來。
向海要地 改建協和電廠|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2021-02-01
三根大煙囪,五座儲油槽,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協和發電廠,與外木山的漁民,相鄰四十多年。因應能源政策,協和電廠將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這項轉變備受期待,但是必須搭配18.6公頃的填海造陸,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LNG的儲氣槽,做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讓漁民與關心海洋的人,心理壓力很大。
永久屋不永久|莫拉克災後如何重建生活?
2021-02-01
警力維持秩序,怪手用力拆除,在部落族人抗議聲中,屏東禮納里永久屋區的超大違建倒下。拆了一棟違建,卻無法平息永久屋發展的問題,如何讓族人,在永久屋裡永久安居。
新竹水難題|該如何面對不停成長的用水需求?
2021-01-25
新竹縣市,是家戶所得僅次於台北市的高科技產業重鎮,但缺乏穩定的自有水源,境內的寶山與寶二水庫,合計蓄水容量只有石門水庫的十二分之一。2020年,由於台灣創下1964年以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使得水情更加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