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前竹大迫遷|原本的防洪截彎取直 卻變成遠離家園

採訪報導

從河道截彎取直工程,變成先行區段徵收,台中烏日地區的民眾,踏上幾十年的抗爭之路。他們面臨迫遷,到處陳情抗議,不只爭取保留家園,還有憲法保障的居住權利。

到Google News按★追蹤「公視我們的島」

台中市烏日區前竹徵收案,1996年原本是為了解決旱溪淹水問題,計畫將一段河彎處,徵收土地進行截彎取直,徵收面積只需要5公頃,後來以提供補償土地為由,在2006年推動烏日前竹區段徵收計畫,開發範圍高達110公頃,面積增加20倍,徵收1200多戶。

台中市烏日區前竹徵收案,1996年是為了解決旱溪淹水問題,計畫將一段河彎處,徵收土地截彎取直(圖上紅筆畫線處)。

張金城世居前竹地區,家族將舊有三合院,改建成樓房,共同居住。擴大徵收範圍,讓張家面臨迫遷,他不能理解,為何解決水患的截彎取直,卻變成擴大徵收土地,將農地開發成建地,增進土地利益。

林清木、林楊伸夫婦以務農為生,2018年徵收計畫審議通過後,林家不願參與,政府先中斷了林家農地的水源,讓他們無法耕種。林家長輩不願土地被收,持續進入耕作,政府就圍起工程鐵籬,造成兩位八十歲老人家要種田,必須驚險的攀爬,走過圍牆,才能到自己的田地。

林家長輩攀爬政府圍起的圍籬到自家農地。
林家兩位八十歲長輩仍持續進入圍籬耕作。

晚間,林奕如正準備晚餐,老家面臨迫遷,他辭掉台北的工作,回鄉守護家園、照顧雙親。林家的農地與老家,先後被徵收,家中長輩深受打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原本溫馨和樂的生活,成為面臨迫遷的日子。

2006年本已剔除徵收區 又因開路被劃入

原本張金城、林奕如等人居住的百年聚落,經過居民爭取,2006年剔除徵收區,後來又以開路為由,重新劃入徵收。百年聚落遭到迫遷,有土地的可換抵價地,土地面積不足,可接受安置。徵收通過後,讓許多居民不得不低頭,自救會從500多人變成20多人,舊聚落漸漸人去樓空。

徵收通過後,舊聚落漸漸人去樓空。

針對前竹區段徵收,台中市政府提出房租補助、臨時中繼住宅安置,以及社會住宅興建完成後的安置措施,目前臨時中繼住宅安置約有30多戶入住。來到安置區,像避難用的臨時鐵皮屋,身障的林金印坐在屋外,屋內還有氣切臥床的太太,兩人根本不知未來將流落何方。

有身心障礙身分的林金印和氣切臥床的太太,目前暫居在中繼住宅,對於未來仍一片茫然。

歷經十多年拆遷,100多公頃大部分面積已開發,僅剩三處聚落區10多公頃未拆,今年3月前來張貼拆除公告,居民組成的反對烏日區前竹區段徵收自救會,再度前往市府抗爭。台中市地政局表示,徵收案已審議通過,目前進行拆除與安置,對於居民抗爭,持續進行溝通。自救會希望將舊聚落劃出徵收,讓他們保留家園。

2018年監察院對台中市政府 提出多項糾正

前竹區段徵收案,原本土地截彎取直,徵收開發面積只需5公頃,最後卻增加20倍,變成範圍達110公頃的開發案。

2018年監察院針對前竹區段徵收案展開調查,向台中市政府提出多項糾正。前監察委員瓦歷斯‧貝林指出,2018年先通過徵收計畫,2019年才通過都市計畫。都市計畫去配合區段徵收,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台中,不只有前竹區段徵收,還有許多自辦重劃案,徵收面積高達上千公頃。像是台中市黎明幼兒園園長林金連因不願加入自辦市地重劃,與重劃會展開訴訟多年。政大地政系兼任教授徐世榮指出,黎明市地重劃案的重劃會,多人遭到判刑,證實重劃程序不合法,政府必須面對錯誤,停止重劃迫遷。

台中市府張貼拆除公告後,前竹區段徵收自救會前往內政部抗議,希望中央出面阻止迫遷。

針對台灣土地徵收、重劃頻傳,抗爭不斷,監察院啟動全面調查,希望保障人民權利。防範洪患的截彎取直,變成土地開發的區段徵收,百年安居的前竹居民,沒有被大水沖毀家園,卻日夜擔心政府迫遷。

集數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