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地熱電廠的現況與挑戰|宜蘭清水、大屯山先導電廠【用熱發電系列之三】

2023-03-18

2025年非核家園,2050年淨零碳排,在台灣的能源版圖中,地熱將占有什麼樣的地位?藏在地底的巨大熱能,該如何運用呢?

地熱發電在部落|如何利用熱水打造共存共榮的未來?【用熱發電系列之二】

2023-03-11

花東一帶具有地熱潛力的地區,包括花蓮瑞穗、台東延平、知本、金崙等等,都是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台灣正要起步的地熱發電,未來該如何與部落共存共榮呢?

尋找地熱香菇|地熱探勘的望聞問切【用熱發電系列之一】

2023-03-05

地球內部的地核和地函,有如一個隱藏版太陽,源源不斷釋放熱能,這股巨大熱能展現在地表,可以推動板塊位移,也足以讓火山噴發。

小港拓路的毀樹危機|如果留下樹木的另一片風景

2023-03-05

青綠樹木,排列成林,形成美麗景觀,有助減少空污危害。但是因為開路,綠蔭道路面臨危機,兩千多棵樹木的未來,展開一場命運存亡的拉鋸戰。

從破壞到修補與溪流共好|野溪整治的自然解方

2023-02-19

台灣的河溪整治,陸續發生破壞生態的問題,環保團體提出生態檢核、承洪韌性、自然解方等觀念,作為因應災害與保護生態的做法。什麼是自然解方?應該如何思考?並且如何進行?成為政府與民間必須共同學習的課題。

回龜山野|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2023-02-12

「最終還是希望牠能好好回到野外,建立永續的族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說。他近年與幾個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野放試驗,這些有居民協助守護的環境,能不能成為法定保護區外的民間保護區呢?

七股光電拚共生|漁民憂心衝擊養殖產業

2023-01-15

出門就是光電場,在台南七股成為現實。原本是遍地魚塭的漁鄉,成為全台光電場密度最高的地方。居民發出怒吼,要求政府出面處理,在光電包圍地方的困境中,說出一個如何共生的道理。

台灣最東邊的漁村、海女文化在哪裡?怎樣才能不消失?|阿聰現煮時 島的行動客廳 EP.01

2023-01-11

在東北角,百年漁村馬崗聚落,是不少人嚮往的輕旅行秘境,不過這座極東漁村開始被人們注意,卻是因為開發。

徵收到林園|地主:高捷延伸林園線超徵土地不合理

2023-01-08

捷運來了!交通便利,居民滿心歡喜。卻沒想到伴隨來的,還有以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為名,展開捷運站體附近土地的徵收。讓部分林園居民從欣喜變憂慮,開始抗爭行動。

反打鐵厝產業園區之路|鹿港富麗大鎮居民憂心污染風險

2023-01-07

彰化縣政府規劃開闢打鐵厝產業園區,開發基地就位於人口密集的住宅區旁,部分居民組成自救會走上街頭抗爭,擔心污染家園,反對設置,提出境內仍有閒置工業用地可供利用。

【名家觀點】鴻鴻:生態行動的藝術─柯金源導演的創意紀錄片《海之岸》

2022-12-23

從跨界開始的紀錄片《海之岸》,是柯金源導演的第33部紀錄片。雖然身為國家文藝獎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得主,但他始終不甘社會原地踏步,也不甘自己原地踏步,不斷試圖用更多方法,讓更多人可以關切台灣環境發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