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臺灣蜻蜓學會接獲民眾通報,臺南新化虎頭埤下游約五百公尺的虎頭溪(又稱大目幹溪),因進行溪流整治工程,整個溪床被開挖、兩岸的竹林等植被也被大量剷除,恐危及稀有豆娘「脊紋鼓蟌」棲地。昨(4/20)臺南市政府水利局與民間團體到場會勘。

臺南市水利局表示,施工地點兩岸原本大多是土堤,土石容易崩塌到溪床,影響通洪空間,且下游的新化市區在颱風期間曾有多次淹水紀錄,因此計畫以部分水泥、部分塊石的形式,將護岸加高到10年洪水重現期的保護標準。
臺灣蜻蜓學會近年受林業保育署委託,執行蜻蛉目昆蟲(蜻蜓與豆娘)紅皮書調查工作,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說明,脊紋鼓蟌喜歡流速平緩、兩岸植被茂密的水域,雌蟲會將卵產在濱岸植被的枝條或根系,因為牠們偏好的棲地接近河川中、下游人類聚落,棲地常因整治工程遭受破壞,已被評估為瀕危(EN)等級,目前僅局部分布於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其中臺南是族群相對較穩定的縣市。

美濃愛鄉協進會成員陳柏豪,特地從高雄前來參與會勘。他表示,美濃有一處脊紋鼓蟌棲地在2015年受溪流整治破壞,將近十年後族群仍未恢復。他同時質疑,會勘時水利局未提供詳細工程設計圖,難以判斷工程對脊紋鼓蟌的衝擊有多大,也無從討論補償措施。
依現場施工告示牌所揭示,「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經費全數來自中央,依規定須進行生態檢核。臺灣蜻蜓學會質疑,「臺南市生態檢核工作計畫108-109年度」報告中,已經建議此項工程要針對蜻蛉目昆蟲等生物進行補充調查,再審慎規劃工程內容,建議優先採用局部、低擾動方式進行重點區域清疏,盡可能保留自然竹林與水岸。但實際狀況卻與當初的建議大相逕庭。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專委吳書旭表示,相關建議是工程規劃初期階段提出,實際上仍需考慮工程屬性,現地條件難以用單純清淤方式來處理。20日經現勘討論後,因汛期將至,雙方同意先就離住宅較近、已埋設鋼板的部分繼續施工,其他部分則待進一步協商、取得共識後再動工。

不過,與會的民間團體強調,過去已經發生多次生態檢核程序的過程中,生態團體所提出的建議被忽略或大打折扣的情形,未來針對此案的討論,必須邀集熟悉生態檢核的人員參與,找出檢核程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否則類似狀況恐怕會一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