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啟示錄|從屏東內文溪野溪整治看黃尾弓蜓的棲地危機

採訪報導

 

潮濕多雨的環境造就蜻蜓天堂,卻也易釀水患  

恆春半島的牡丹鄉、獅子鄉一帶,因為地形與季風的關係,經常降雨,加上有許多地勢平坦或低凹的谷地,雨水蓄積形成濕地、草澤,潮濕高溫的環境特性,讓這裡成為許多蜻蜓的避難所。

我們跟著台灣蜻蜓學會發起人葉文琪、李宜龍來到恆春半島的安朔、東源水上草澤、高士草澤等地,一天下來,有幸觀察到只有南北局部分布的藍彩琵蟌,李宜龍提到還有刃鋏晏蜓、浡鋏晏蜓,也在這裡才比較觀察的到,而岷峨弓蜓與黃尾弓蜓,更是只有這個地區才有。

黃尾弓蜓  照片提供:張毓琦

黃尾弓蜓在世界上的分布相當稀少,原本只在日本琉球南部西表、石垣等幾座小島有觀察記錄,即使在日本也是相當難見的物種。1999年民間蜻蜓愛好者才在恆春半島四重溪流域發現到黃尾弓蜓的羽化蛻殼,之後到2004至2005年間,才又陸續在獅子鄉的內文溪目擊到黃尾弓蜓的成蟲,雖然記錄依然不多,但經過將近20年的持續觀察,記錄到黃尾的雌雄蟲交配等等,讓民間蜻蜓玩家相信,內文溪有著黃尾弓蜓穩定的族群繁衍著。

內文溪上游的內文部落,同樣因為潮濕多雨,有許多沼澤、雨林的環境。但這樣的環境也讓部落低窪處在大雨過後淹水,甚至回淹至民房。內文村的施正順村長,在雨天時巡視部落,他發現內文溪經常受到山上各種樹枝、樹根、竹子、倒木等腐植質淤塞,再加上最近幾年短延時強降雨已是常態,才讓部落受到淹水的困擾。因此在2021年時就陳情水保局將河道整理拓寬,一方面增加河道的容積,另一方面希望樹枝等枯落物不再堵塞排水。

水保局計畫拓寬內文溪河道,降低上游內文部落淹水風險

2022年的梅雨季,部落果然也就沒再淹水,村長因此再次透過民意代表向水保局陳情,希望能將內文溪的下游,內文溪一號橋周遭也一併整治,但這次卻碰上了珍貴的黃尾弓蜓棲息地。

黃尾弓蜓的危機發生

水保局在內文溪的野溪整治工程,包含將河道從兩米拓寬成十米左右,並在內文溪一號橋的上下游兩側,做護岸與固床工,增加邊坡強度防止遭到掏刷。但內文溪一號橋下方正好有個深潭,過去蜻蜓學會經常在深潭兩岸,觀察到黃尾弓蜓羽化的蛻殼,估計這個深潭可能就是黃尾弓蜓雌蟲產卵,水蠆生活在其中的地方;由於工程的關係,深潭兩岸邊坡被大幅度改變,深潭區也被怪手翻動給擾亂。為了保護稀有的黃尾弓蜓,蜻蜓學會在5月21日將消息披露,同一天水保局暫停施工,5月30日水保局邀請了蜻蜓學會、關心野溪整治的公民團體與內文村長一同現勘,希望能找到補救的辦法。

水保局邀請台灣蜻蜓學會、關心野溪整治的公民團體與內文村長共同現勘

葉文琪表示由於黃尾弓蜓相當稀少,對牠的生活史了解非常有限,目前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停止破壞規模擴大,並且由於邊岸已經被改變,需要緊急收尾以確保私人農地不會被沖刷。他們提議將護岸變更為天然塊石的工法,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河岸自然演替回來。

而內文溪除了一號橋外,在其他溪段仍有黃尾弓蜓的觀察記錄,保育人士希望自然演替回來之後,衛星族群能夠補充回來。生態學者李政璋也指出,一個珍稀物種願意在這裡繁衍族群,就是老天爺塑造了一個微棲地,而在人類還無法掌握時,事前的保育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防災與在地保育

其實生態團體非常清楚,物種的保育絕非是他們一年來觀察數次便能落實的,最終得回到在地居民的認識與投入。因此他們希望能與水保局、內文村長商討出解決淹水問題又能兼顧保育的策略,他們得先為內文部落的人思考,到底如何能降低淹水風險?

生態學者李政璋過去長期關心恆春地區的野溪整治,他指出工程師的思維常常以鋼筋混凝土護岸圍堵水的去處,因此下游地區的護岸工程,常常反而導致大雨來臨時,上游的水無法消化,進而回堵淹水。

延伸閱讀》野溪整治大亂象|誰讓溪流三面光
延伸閱讀》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在內文溪的案例中,內文溪兩條支流的匯流處,以鋼筋混凝土的護岸來束洪,他認為可能反而會加劇上游內文部落的淹水風險。水保局治理課的洪志祥課長回應,淹水的強度,負責設計的工程顧問公司是依據50年的防洪頻率標準來計算,所以不需要擔心淹水問題。

但真的就不用擔心嗎?在工程顧問公司擔任專案經理的溫健安指出,工程師會採用RC設計,往往就是因為方便水理計算,以利在一定預算規模下,估算要用多少的工程成本去解決洪水問題,如今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降雨的強度與頻率,可能超過以往的規模,防洪頻率已不是降低淹水風險的保證。

此外,曾在墾丁公園管理處服務過的劉川表示,由於內文溪地處偏遠,監工廠商有可能無法掌握所有營造細節。面對極端氣候,原本設定的強度,也可能因為營造施工時的各種因素,導致防災效果不如預期。生態團體因此期待以韌性國土的思維,將下游農田納入大雨來臨時的滯洪區,以降低上游部落的淹水風險。

延伸閱讀》水劫-圍村之水|打造韌性國土的迫切性

溫健安質疑在野溪的上游段,在還沒有思考過其他方法前,直接加寬河道,並以RC做護岸會是最好的做法嗎?

他指出各式各樣的倒木、腐植質在河道中,在大水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會將護岸的水泥設施給敲壞,根本的做法還是得回到鄉公所或水保局定期的清理跟巡視。蜻蜓學會也提醒清理的方式,不能採用粗暴的怪手清淤,為了保全當地豐富的生態,應該要儘量以人工的方式來降低淹水的風險。 

最後現勘在工程部分做出結論,降低護岸高度,從原本的兩米六降低至一米五,希望大雨來時能漫淹過護岸達到滯洪的效果;但護岸希望從RC變更為天然塊石的工法,水保局台南分局的洪志祥課長表示,由於採購法的限制,變更超過50%的工程,廠商有權利解約,工程就可能停擺。內文村長施正順對即將到來的雨季相當擔心,也為好不容易爭取來的經費感到惋惜。

劉川則認為雖然變更設計是採購法內的規定,但村民與水保局應該可以協調,例如防災的主體工程在雨季來臨前先行完工,或在內部審議階段時加快速度應該都是可行的作法。

除了工程停擺帶來的問題,還有偏鄉地區爭取經費不易的情況。在採訪的過程中,內文村長遇到村民,熱心提醒還有什麼補助資料還未申請,也帶著我們看他爭取的小規模防災工程,對於一個偏遠且年輕人都外出工作的村莊,村長盡力地幫部落找資源,希望讓村民安心生活。

溫健安認為現行的制度,讓基層的村里長想要為村民爭取防災時,都希望一步到位的提升工程強度,有沒有可能將工程強度的思考,轉化為各種實驗防洪的長期計畫,像是花蓮的鱉溪就透過河川局與在地居民的共同摸索實作,找到社區發展與防災的方向。

延伸閱讀》一起找溪望|官民合作找回花蓮鱉溪的生命力

生態檢核分級與生態資料庫

其實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對於中央機關的工程有著生態檢核的規定,水保局副工程司翁泉源表示,水保局每年工程眾多,如果工程規模小卻投入大量的檢核資源,是會在資源投注上不相稱的,所以每筆工程都會先透過生態資料庫的套疊,來確認該地是否有敏感物種,才來進一步做檢核上的分級。

TBN網絡內主要是以開放授權的生態資料庫來建置

一級檢核將會有專業的檢核團隊進行調查,而二級檢核則由承辦與顧問公司做資料面上的檢視。內文溪的野溪整治工程也有執行生態檢核,只是被歸類為二級生態檢核,蜻蜓學會的李宜龍便質疑,這樣的分級與內文溪實際上的生態豐富度落差過大,李政璋也指出這樣的分級錯誤在恆春地區是一而再的發生。

水保局所引用的生態資料庫,很大程度是嫁接於特生中心的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也有整合林務局與iNature list的資料,但就是缺乏黃尾弓蜓的資料。為瞭解落差在哪,我們拜訪特生中心負責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的助理研究員柯智仁,他說目前TBN的資料確實快速成長,但資料量的分布卻有嚴重落差,尤其陸域占了92%,其中66%又屬於鳥類資料,這樣的資料,對於執行野溪工程的水保局來說,使用上有著非常大的不足。

對於這樣的結果,柯智仁解釋,鳥類的生態社群一直是調查資料積極開放的社群,調查方法也相較水域來得簡單,需求資源也較少,因此才會有資料不均的狀況;另外由於TBN希望確保資料能最大的流通與使用,目前專注於收集開放授權的生態資料庫也是原因之一,柯智仁提醒「資料庫只能告訴你哪裡有某種物種,但它無法告訴你哪裡沒有」,遇到重大工程決策時,還是建議政府單位必須與專家社群、在地的居民做聯繫,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

5月30日的會勘做出修正分級的結論,內文溪野溪整治工程升級為強化二級,未來在工程開發上,必須先與生態團體展開平台會議,7月8日與水保局確認整治工程將會完成變更設計,希望這起黃尾弓蜓棲息地的破壞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希望生態與工程的衝突不再發生。

地點
集數
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