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相關報導

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上)|未被算入的環境成本

2017-07-17

全球暖化、氣溫上升、用電量持續成長...,2017年夏季備轉容量持續亮橘燈,台灣,能不能度過缺電關卡?

當白海豚遇上風機|離岸風電影響海洋生態

2017-05-29

二月底冷鋒面才剛過境,台大鯨豚研究室團隊從台中港出發,以Photo ID的研究方式,拍下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的照片,用來辨識不同個體進行相關研究,從2006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十一年。

節能是門好生意

2017-05-01

才剛進入四月,就因為超過三十度以上高溫,讓台電備轉容量,跌到6%以下,出現供電警戒橘燈。這兩年用電情況吃緊,電力公司將既有火力電廠延役,並向國外添購緊急發電機組。其實解決用電瓶頸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是節電...

天然氣的奇幻旅程|台灣以天然氣作為過度能源

2017-04-03

有種物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少不了它。它遠從印尼、馬來西亞、澳洲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從零下162度的冷凝狀態,緩緩釋放,穿過兩百多公里的海管、陸管,串連成一條供應發電廠、工廠、住家的能源動脈。在能源轉型的過渡階段,正扮演著重要角色…

燃氣新時代|2025年燃氣發電量占比50%

2017-04-03

政府預計在2025年,5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當前的兩個挑戰,一個是增加天然氣輸儲設備,一個是增加天然氣發電機組。地狹人稠,98%都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將如何邁入燃氣新時代?

綠能的選擇題|布袋鹽田發展太陽光電爭議

2017-03-13

嘉南沿海廣大的鹽田,在政府眼中,是適合大面積發展太陽光電的絕佳地點,也是成千上萬候鳥,選擇度冬的棲息地。當再生能源和生態保育產生衝突,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核食能安?II|開放核災區食品引發食安爭議

2017-02-06

福島災後,日本政府針對福島、青森、岩手、宮城、山形、茨城、栃木、群馬、埼玉、千葉、新潟、長野、靜岡等十三個縣市進行出貨管制。災後不久,日本政府將原本食品中的輻射容許量從每公斤370貝克放寬到500貝克,這個政策為消費者帶來食安陰影。不論日本政府如何促銷東北復興,鼓勵餐廳與消費者購買當地農產品,核災區食品在日本國內,還是有滯銷問題。

核食能安?III|藏在食物裡的不安

2017-02-06

草莓,是栃木縣最重要的產物,也是栃木縣向來想出口台灣的產品。那須高原農園觀光部長椎貝達朗指出,那須高原町的草莓園多半採溫室種植,也有定期檢驗,當地人並不覺得有輻射污染問題。核災後,只因道路中斷受到短暫衝擊。經過那須町大力宣傳,近兩年,來採果的台灣遊客甚至絡繹不絕。

核食能安?|核污染重創福島農林水產出口

2017-02-06

「這裡是綠色區,就是安全區。工作人員沒戴口罩就可以走來走去。目前電廠內大概九成都是綠色區。」東京電力公司原子能選址總部長岡村祐一,在搖晃的公務車上對我們說明,為了把曾經超過1500微西弗的超高輻射環境,降到可以只戴口罩就行走,六年來,東電去除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表土,再鋪上柏油或水泥。經過這些除污工程,目前輻射的環境背景值,已經和台北、東京,相差無幾。

請豬來發電|養豬業結合沼氣發電

2017-01-16

大豬小豬,每天除了吃跟睡,也要上廁所。全台灣超過五百萬頭豬,牠們的大小便怎麼處理,是豬農最大的煩惱,也是環境的負擔。大多數人都不愛的豬糞、豬尿,在有些人眼中,卻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還可以發電賺綠金…

人人都是發電廠|實踐能源自主

2017-01-16

塵霾、溫室效應、輻射污染…我們享受便利用電,卻也承受能源苦果。公民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能源困局?從北到南,公民電廠運動正蓄勢待發…

送電到部落|點亮自主發電的未來

2017-01-16

生活在現代,電就像空氣、水一樣,是那麼不可或缺卻又理所當然。但是在有些地方,用電始終不是件容易的事。2015年開始,一個送電計畫點亮部落的燈,也點亮自主發電的未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