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能源」相關報導
大風機進庄頭|居民與風機的安全距離
西部海濱,在地人口中風頭水尾的地方,因為風大,居住人口少,也因為風大,成為設置陸域風機的目標。當濱海第一排已經蓋滿,150公尺高的大型風機準備往村莊裡頭蓋。風機越向內陸挺進,與居民的衝突越多,陸域風機的發展,出了什麼差錯?
當核電退役時|核廢料該安置在哪裡?
繼核一廠除役之後,核二廠一號機的燃料池,也因放不下用過燃料棒須提早除役,然後除役之路並不容易,放置這些核廢料的室外乾貯場疑慮未解,室內乾貯場又還在審查,更令人擔心的是最終處置又在哪裡呢?
當停電警報響起│是人為疏失還是電力吃緊釀禍?
2021年5月13日和17日,全台發生分區輪流停電,停電的原因是什麼?電真的不夠嗎?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如何應對種種變局?
日本福島311十年記事|恐懼從來沒有消失
2011年3月11日台灣時間13:46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重創福島、岩手、宮城等地,並引發高達37.9公尺的海嘯,瞬間就淹沒街道、鄉鎮,畫面讓全球怵目驚心,事後統計罹難和失蹤人數超過2萬4500人。這場強震也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3個反應爐爐心熔毀,福島及部分地區受到輻射汙染,居民被迫撤離,土壤、作物都受到輻射汙染。直到現在,受傷的土地跟人民仍在等待復原...
向海要地 改建協和電廠|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三根大煙囪,五座儲油槽,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協和發電廠,與外木山的漁民,相鄰四十多年。因應能源政策,協和電廠將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這項轉變備受期待,但是必須搭配18.6公頃的填海造陸,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LNG的儲氣槽,做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讓漁民與關心海洋的人,心理壓力很大。
光電普罩:土地的危機|地面型光電開發爭議多
政府全力推動綠能,早期開放農地開發小型光電場,引起爭議,之後劃設不利耕作土地,提供光電業者申請,進行大面積開發,部分地區也造成抗爭。地面型光電場興建,加速光電普罩大地,前景卻依舊有許多問題。
花東農鄉種光電:綠能選址惹爭議
2025年,地面型光電的裝置容量要達到14GW,需要大量土地,不斷開發西部農地後,現今開始在花東農地出現。推動大型光電場開發計畫,以及興建小型光電場,陸續引發爭議,一起關心花東農地光電的問題。
光電停看聽:從知本濕地看原民傳統領域與綠能發展的衝突兩難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有感,政府想藉由太陽光電加快減碳腳步,然而許多地面型光電案場,卻因為引發環境與社會衝擊,進度停滯,其中包括位於台東知本濕地、由韋能能源子公司盛力能源得標的知本發電廠,建置容量202MW,預計完工後,將成為東北亞規模最大的光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