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能源」相關報導
原鄉綠電健檢|讓部落繼續發光
在平地,光電的安裝和維護都是小事一樁,但是在海拔一千多公尺,沒有道路可抵達的山區,可就不太容易了。今年9月,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和工研院、光電業者組成團隊,不但替花蓮縣秀林鄉同禮部落的光電健檢,也讓居民學會維護管理的基本技術。
四接東移行不行|協和電廠轉型下的那片海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改燃氣減空污,但改建案遭到民間團體抗議,因為填海造地。原方案影響珍貴珊瑚,台電因而提出東移方案,想減輕對珊瑚的影響,然而民間團體擔憂,這將嚴重衝擊基隆港。
【島在現場】台南七股青年呼籲政府重視七股光電發展|2022.09.12
今天上午,由台南七股在地青年組成的「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表達對七股光電發展的擔憂,希望透過他們的行動,來喚起中央重視。 記者會一開始,聯盟就表示並不是反對光電,而是對於現在躁進及大幅開發對地方擾動的現象,感到憂心,目前的鹽地光電、農地光電、漁電共生等類型都已有狀況發生,根據估算七股未來大概會有五分之一的面積被光電板覆蓋,已影響到在地青年返鄉工作的產業,...
【島在現場】四接東移方案,反對團體仍憂心填海造陸的衝擊|2022.7.6
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其中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由於涉及填海造陸,衝擊外木山海洋生態及漁業,有民眾及團體出來反對。 相關新聞》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 填海造地位置東移、面積縮減 台電提出四接東移方案,明天將進行環評,今天上午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民代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認為東移方案應重新做範疇界定後,再重新送審,不應以延續原案的環評程序來續作審查。 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認為,...
告別不合理電價|電價凍漲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影響
夏至剛過,氣溫飆高到37度,用電量不僅連續四天刷新六月紀錄,更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台灣人均用電排名全球第八,僅次於寒冷的北歐國家和能源充裕的產油國。這並不是因為民眾太浪費電,而是產業的因素。
【島在現場】環團呼籲調整高耗電產業的合理電價|2022.06.23
下週一(27)即將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多個關心能源政策的民間團體,今天舉辦記者會,認為政府應該調整高耗電產業的合理電價,才能落實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目標。 相關新聞》27日召開電價審議會 王美花:台灣電價低需合理反映 相關新聞》全台用電量今日再新高 電價調漲方案6/27審查 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指出,烏俄戰爭讓煤、氣等燃料費大為增加,每度電成本已經達到4元,甚至麥寮電廠宣稱煤電成本已到5元...
公民電廠在哪裡│社區型光電的發展難題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但再生能源不論是光電或風力,距離2025年目標都還有不小距離。為了達標,政府和企業力拚大案場。綠電只是企業玩得起的投資嗎?台灣各地其實有許多社區團體和合作社,想為能源轉型出一分力,碰到什麼問題?
03_成長的極限 設下能源消耗的停損點|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不管是再生能源或者是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都是將能源轉型的重點放在電源開發上,不過我們在管理電力需求、提升能源效率上,是否有做到相對的努力呢?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系助理教授楊宗翰表示,政府的規劃都集中在發電端,需求面的能源效率和節能被許多人忽略。 缺乏自產能源 人均用電卻是排名前八的矛盾 台灣98%的能源倚靠進口,但許多民眾卻不知道,這樣一個缺乏自產能源的島嶼卻是世界上排名前段班的用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