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2009環境紀錄短片-五魁社區米
五魁社區「自耕實驗農場」為社區純樸的老農民們,感到對現今稻作過程中,農藥和化學肥料濫用的憂心。2007年起,積極透過社區營造模式,推動無毒有機米的種植。社區先是承租3分閒置農地,老農民、農婦更是全體總動員,不斷開會、討論、研究,還找來雲科大教授鍾松晉指導,得到結論是,要讓下一代體驗傳統農夫的艱苦,及對大地的尊重與關懷,播種方式將採古早農村的徒手插秧,且堅持稻作成長,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另外...
生活綠行動-泡沫迷思
環境荷爾蒙一直是個很嚴重,但是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隨著工商時代的發展,環境荷爾蒙的問題,也以各種型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會關心洗潔劑的問題,也是從生活裡去發想的,凝視著這些洗碗、洗澡、洗衣服的泡沫,心裡想它們到底去了哪裡?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泡泡?
生活綠行動-食物的終點
許多人總覺得,環保的議題,離自己太遠,其實從生活中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可以著手的環保行動,以吃東西來說,選擇當季當地食材、友善環境的蔬菜。這次則是要提醒大家愛惜食物、不要浪費,能吃多少就點多少。透過食物管理,不但吃得健康也能避免食物浪費,畢竟食物要能生產出來,也要消耗水和其他的資源,在現今富足的社會,一般人很少會去想到食物有多珍貴,透過這專題,希望大家能開始關心周遭的生活。
童年的保存期限|灣寶農民代代相傳的社區故事
您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爸媽回鄉下看阿公阿嬤的暑假生活嗎?或者,您還記得,在那穿著卡其制服的年代裡,踱步在田埂上苦思情書如何書寫的青澀滋味?其實,無論您來自哪裡?農村的童年,幾乎是大部分人共有的回憶。可是,您是否有想過,是誰,幫我們守護童年?
【迫遷】社區‧自行車道|興闢單車道穿越原住民部落
自行車道的設計,不該只是一條美觀的通行道路,其實也有連結社區的深層意義。在國內,千里自行車道成為一項政策,但是在這個政策下,多少社區為了自行車道,歡欣或哀傷。
【自行車】 危機‧鐵馬道|單車道開闢熱潮下的思考
圓夢、休閒、健康,許多鐵馬騎士為了不同的理由,騎上單車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是在發自民間需求,政府大力推動的自行車熱潮中,一些自行車道的問題,也隨之顯現,讓看似歡樂、便捷的鐵馬行,出現隱藏的危機。
逐臭之夫|與垃圾為伍的生活
為了找出支撐這些政策的科學數據,有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到全台各地的垃圾掩埋場、垃圾焚化場,這些廢棄物聚集的地方,進行研究工作。他們習慣與垃圾為伍,因為他們是「逐臭之夫」。當我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的同時,我們實在應該感謝這一群幾乎被遺忘的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