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城市降溫|屋頂的另一片世界

2008-11-24

炙熱的水泥屋頂、雜亂無章的鐵皮違建,從天空往下看,密密麻麻的屋頂,譜成一張凌亂的城市臉孔。就在這雜亂之中,有人正做著不一樣的夢…

2008環境紀錄短片-河流筆記

2008-11-24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看不見的香港

2008-11-03

從台北到香港,坐飛機大概只要一個半小時,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香港是台灣人出國旅遊地點的第一名,每年到香港旅遊的台灣旅客,大約有兩百多萬人。大多數人來到香港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棟棟高聳入天的高樓大廈,以及擁擠的人潮,然而,這一片巨大的高樓叢林裡,香港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綠色小兵香港行

2008-11-03

2008年七月初,有一群交通大學的學生來到香港,他們在香港環保團體的導覽下,要用不同的視野,認識香港這座城市,究竟在他們眼中,香港會是什麼樣貌?

吃飯這堂課|藏在食物背後的隱憂

2008-10-27

這個世界,充滿著一些荒謬的事情,包括黑心食品這件事,食物明明是賴以生存的命脈,但是在利益薰心下,食物可以假冒,可以添加化學物品,令人匪夷所思。當三聚氫胺、銨粉等黑心食品事件爆發後,我們驚慌、撻伐一陣,之後呢?這些都還是人為的添加,但在台灣,有毒食物的出現,已經不是頭一遭,之前的鎘米、綠牡犡都是土壤和水出了問題,環境問題如果不正視,所謂的食品安全,也很難獲得真正的保障。

水稻視界--遠離餓夢

2008-10-13

西元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第20屆大會上,訂定從西元1981年開始,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為「世界糧食日」,希望這一天,全世界都能彼此提醒,為打擊飢餓和貧窮而努力。可是反觀過去一年,有三十幾個國家,因為糧食不足而社會動盪、甚至陷入內戰,有超過十億人口天天餓著肚子上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來,平均每天有兩萬五千多個,應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卻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能獨善其身嗎?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蛻變中的西雅圖

2008-09-29

美國,是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西雅圖,卻是美國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市長甚至串聯了全美850個城市,共同推動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西雅圖如何邁向節能減碳的生態城,成為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我們的島節目特別製作「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看看在這一場對抗全球暖化的城市競賽中,西雅圖的蛻變!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樂活‧西雅圖

2008-09-29

很多人認為,傳統市集是阿媽們才會去的地方,雜亂擁擠是許多人對傳統市場的印象。但現在在美國,人們嚮往的,正是這種充滿人情味,又買得安心的市集!在西雅圖,新鮮、高品質與環保,已經成為農夫市集的代名詞!

小小生態電影院|與自然共同生活

2008-09-08

豐收的魚貨,綠油油的農作,這是印象中的宜蘭。近幾年,順應社會脈動,休閒農業興起,田野間,一家家民宿爭奇鬥艷。在員山鄉的中山村,有一位民宿主人,以生態為尊,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打造農場,要讓遊客沉浸在自然氛圍裡面。

休閒農業行不行

2008-07-07

政府部門常說,休閒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尤其是面臨WTO的強大壓力,加強農產品的包裝行銷、透過農事體驗吸引遊客,可以讓農村增加活力、提昇農民收入。可是,近年來,過度的硬體開發、高度的商業投資,卻讓休閒農業蒙上陰影,原本期待是轉機的經營模式,現在卻可能製造農業的危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蓋一棟心願小屋

2008-07-07

一棟綠建築的房子,在一所校園中慢慢建立起來,裡面有著環境志工的生態理想,也有迷你小學的未來希望,讓一棟廢材小屋,住滿各式各樣的願望,等待實現。

水 農村 我的家|竹東將徵收的農耕生活

2008-07-07

推廣休閒農業一定要興建硬體嗎?而業者是不是,又非得需要政府的補助呢?答案,其實不然。在新竹縣二重埔地區,有一群農民,為了反抗縣政府執行都市計畫、徵收他們的土地,決定要把大家的農田組織起來,全面推動休閒農業,因為對他們來說,透過休閒農業,才能讓他們持續百年的農村生活,完整地保留下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