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活」相關報導
2008環境紀錄短片-河流筆記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吃飯這堂課|藏在食物背後的隱憂
這個世界,充滿著一些荒謬的事情,包括黑心食品這件事,食物明明是賴以生存的命脈,但是在利益薰心下,食物可以假冒,可以添加化學物品,令人匪夷所思。當三聚氫胺、銨粉等黑心食品事件爆發後,我們驚慌、撻伐一陣,之後呢?這些都還是人為的添加,但在台灣,有毒食物的出現,已經不是頭一遭,之前的鎘米、綠牡犡都是土壤和水出了問題,環境問題如果不正視,所謂的食品安全,也很難獲得真正的保障。
水稻視界--遠離餓夢
西元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第20屆大會上,訂定從西元1981年開始,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為「世界糧食日」,希望這一天,全世界都能彼此提醒,為打擊飢餓和貧窮而努力。可是反觀過去一年,有三十幾個國家,因為糧食不足而社會動盪、甚至陷入內戰,有超過十億人口天天餓著肚子上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來,平均每天有兩萬五千多個,應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卻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能獨善其身嗎?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蛻變中的西雅圖
美國,是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西雅圖,卻是美國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市長甚至串聯了全美850個城市,共同推動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西雅圖如何邁向節能減碳的生態城,成為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我們的島節目特別製作「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看看在這一場對抗全球暖化的城市競賽中,西雅圖的蛻變!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樂活‧西雅圖
很多人認為,傳統市集是阿媽們才會去的地方,雜亂擁擠是許多人對傳統市場的印象。但現在在美國,人們嚮往的,正是這種充滿人情味,又買得安心的市集!在西雅圖,新鮮、高品質與環保,已經成為農夫市集的代名詞!
小小生態電影院|與自然共同生活
豐收的魚貨,綠油油的農作,這是印象中的宜蘭。近幾年,順應社會脈動,休閒農業興起,田野間,一家家民宿爭奇鬥艷。在員山鄉的中山村,有一位民宿主人,以生態為尊,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打造農場,要讓遊客沉浸在自然氛圍裡面。
水 農村 我的家|竹東將徵收的農耕生活
推廣休閒農業一定要興建硬體嗎?而業者是不是,又非得需要政府的補助呢?答案,其實不然。在新竹縣二重埔地區,有一群農民,為了反抗縣政府執行都市計畫、徵收他們的土地,決定要把大家的農田組織起來,全面推動休閒農業,因為對他們來說,透過休閒農業,才能讓他們持續百年的農村生活,完整地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