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新生活

採訪/撰稿 林燕如
攝影 陳忠峰 張光宗,剪輯 陳忠峰

水,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弔詭的是,很少人覺察它的珍貴性。想想看,我們可以忍受一天不用油、不用電的生活,但是否能忍受一天沒有水?未來氣候變遷下,自然資源將會逐漸耗竭,乾淨的水源也成為引發戰爭的原因,每一次的水龍頭開啟,其實都是消耗,因此在舉手之間,我們都該學會珍惜水資源…

張楊乾,朋友都叫他阿乾,為了身體力行節水生活,他把洗衣廢水留起來,當作沖廁使用。

根據自來水公司統計,台灣的家庭生活裡,馬桶用水占了28%、洗衣機占22%,兩者相加,就是家庭用水量的一半。如果能從這兩個方向去著手,就能省下不少用水量。這樣做下來,阿乾和老婆兩個人的每日用水量,差不多是93公升,遠遠低於全國每日人均用水量的261公升。

不過,想要在人數眾多的辦公室,使用廢水來沖馬桶,恐怕會有困難。幸好,張楊乾上班的公司也很有環保概念,除了馬桶使用兩段式沖水裝置,還特別裝設不需要沖水的小便斗,足足可省下十五萬公升的用水量。

不只是廁所,張楊乾辦公室的屋頂還設有雨水生態池,成為許多同事紓壓的好地方,在一片水泥叢林中看到這池綠意,格外讓人賞心悅目。

氣候異常,水資源越來越難掌握,望著天上下不停的雨,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留住它呢?

拜訪台北縣平溪國小的時候,正在下著大雨,小朋友們只能躲在廊下做健康操,不受小朋友歡迎的雨水,卻是學校的好幫手,除了這些造型獨特的雨撲滿之外,校園內也設有可容納20噸的埋入式雨撲滿,足以供應校內百分之八十的用水量。平溪國小靠著雨水回收系統,不但節省荷包,也讓小朋友有機會接觸水資源的議題。

目前雨水回收,主要還是靠民間的力量,水利署也曾經在民國九十五年的時候,推出多元化水資源發展條例草案,後來更名為新興水資源,希望藉著法案,加速雨水回收系統的普及,目前還在等待立法院審議。

水是萬物維繫生命的根源,一旦缺水,威脅到的不只是人類,需要大量用水的動物們,牠們又該怎麼辦?每年有五百萬遊客造訪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十年前就率先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來應付園區內大量的用水需求。為了找尋其他的節水空間,這幾年動物園在亞洲熱帶雨林區,經過獸醫和水電等等的相關考量後,透過逐級利用的方式,將自來水的需求,從50噸減少到9噸。

經過一層又一層的重複利用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生態池是最後一關,裡頭水質清澈、魚蝦豐富,上頭密布的水生植物,擔任著淨化水質的功能。

循環再利用的概念,也是未來新興水資源的重點,以往不管是生活污水或是工業廢水,都是處理過後就直接排放到大海。在水資源匱乏的今天,回收廢水再利用成為新趨勢,像是台北市內湖污水廠,就提供處理過的廢水供民眾澆灌、洗地等用途。



更進一步的,位在台中市的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政府也推動都市污水處理再利用的模廠,希望能供應穩定的再生水,提供給工業使用。現在,再生水的技術已經成熟,卻還沒有辦法大量的應用在工業上,這跟台灣的水價很有關係。

政府如果想要推動台灣邁向節水型社會,卻不去面對水價問題的話,恐怕難以真正落實。除了關鍵的水價問題。學者認為,也要把節水工程當成基礎建設在做,像是全面換裝省水器材,徹底改善輸水管路的漏水率,才不會白白的浪費水。

缺水的時候,大家都把解決水的問題放在第一順位,但是當大雨降下,水庫旱象解除後,一切彷彿又忘了教訓。

搶水是一場戰爭;節水是一場革命。如果我們總是閉上眼睛,不去面對缺水的真正問題,喊再多的節約用水口號,都將是無濟於事。

側記

缺水!是這幾年來不斷出現的字眼,未來也還會繼續發生。水的問題就如同林鎮洋老師所說,可以單純、也可以複雜,端看你怎麼去面對,單純的是,水跟大自然裡的任何資源一樣,沒有就是沒有,複雜的是水權分配、產業結構的調整,都是需要耐心跟認真去面對的課題,如果只是一味的從開發新水源的思維去著手,爭議還是會持續出現的。

集數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