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河濱,讓人們放鬆心情,舒服吹風,河濱,卻也是都會浪犬,僅剩的空間。人與浪犬之間,能否多些理解,多些包容?
在台灣東海岸,每次出海航行,總有機會與不同的鯨豚相遇,當牠們現身海面,哪怕只有短短幾秒鐘,總贏得遊客驚呼,其實鯨豚最精采的行為是在水下,同樣是黑潮流域,日本伊豆群島的藍色海灣,那裡可以實現,與海豚海裡相遇的夢想…
每年秋天,台灣的天空總是特別熱鬧,滿滿黑點,是被稱為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抬頭仰望的目光中,有雙眼睛,追鷹十多年,看見的卻不只是灰面鵟鷹。跟隨展翅往返的身影,灰面鵟鷹讓他看見里山價值,甚至因此貸款買下農地,從追鷹人變成農村新鮮人…
在這座以人為主的島嶼上,也許在離人不遠的山野,也許在湛藍神秘的深海,牠們一直都在。一群深愛動物的人,發起支持動物,他們說,一切要從理解開始…
每次仰望,天空總是帶給人力量,抓對時間,就能看見奇蹟。快速飛掠的身影,大部分的人都感到陌生,台灣陸地上的哺乳類,大約有80種,蝙蝠就占了35種,牠們吃蟲、傳授花粉,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動物夥伴…
來澎湖,你會玩什麼?搭船到大大小小的島嶼、嘗試各種水上運動、去潮間帶踏浪、浮潛看生態、跟獨特地景拍張照、飢腸轆轆時吃個當地美食,這是許多人的澎湖玩樂方式。而在口腹之慾、海洋保育之間,如何求取平衡?
在原生的環境,牠們是克服萬難的生存者。身在異鄉,想要活下去,卻不被祝福。引進、飼養、棄養、逸出,不同的物種,重複的迴旋,有些鳥類正在改變台灣的天空…
很多人喜歡貓頭鷹,在西方,牠代表智慧。在日本,牠代表吉祥。可愛,就讓人想擁有,甚至想要活生生的。少數人的一時興起,代價往往是動物的一生…
觀音山麓,淡水河畔,一位農民,一座小小筍園,藏著一個大大心願…
喧鬧的台北市,曾有一分鐘的靜默,屬於47隻無辜的流浪犬。幾個星期後,一位年輕獸醫,以安樂犬隻專用藥物,結束自己生命。公立收容所零安樂政策上路前夕,暗夜深沉…
擁有一身亮麗色彩,原產印度,被看做是佛教聖鳥的孔雀,對台灣民眾來說,是必須到動物園才看得到的鳥類,不過現在在金門,可能在馬路旁,林子裡,甚至住家旁,都看得到野生孔雀。金門島為什麼會出現孔雀?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