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逆流洄游|山美部落在觀光下的思考
阿里山鄉山美村,一個因為高山鯝魚保育而聞名的山地部落,結合高山鯝魚保育與社區營造發展觀光產業,最近,他們榮獲總統文化獎也更加肯定部落的努力。一般人看到的是山美發展部落觀光的光鮮亮麗,其實山美尚未完全做好迎接部落觀光的準備,在大量的遊客人潮下,所帶來的問題衝擊著部落的生態環境,生活品質和傳統文化...
永平不老街|九二一災後重建
兩年前921地震後,這條中寮鄉昔時最熱鬧的老街,有九成房子倒塌,死傷慘重。有人拿著相機,幾乎拍不下去。當時,一群中原大學的師生來到永平街,決定利用這樣的機會,改造這條老街的風貌。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學會了如何與專家溝通,有的甚至變成了專家,更重要的是,這條老街整建的過程,也改變了中寮鄉民對地權的觀念。 中寮鄉位於南投縣的中西部,外來團隊習慣將中寮鄉分為北中寮與南中寮,北邊以樟平溪為主要河川...
【白冷圳】上水的希望|921地震後的修復
從台三線省道轉往谷關的路上,可以清楚看到一整片突起的台地緊鄰著大甲溪畔,這就是新社台地,台中縣新社鄉就位在這片台地上,沿著大甲溪,順著中橫公路繼續向東行,約莫過了十幾分鐘,就進入和平鄉的白冷高地,大甲溪在這裡成就了兩則水的故事。一則來自北岸的天輪發電廠,大甲溪沿岸的五座發電廠都由這裡控管,另一則來自南岸的天輪村,白冷圳的傳奇就從這裡開始。
【納莉颱風】颱風來的那一天:在台北航行
被忽略的都市邊緣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困在台北邊城,卻真實記錄了東湖,文山區,信義區的災況,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我們以遊記的心情,隨著洪水在都市裡航行。
【納莉颱風】水的驚嘆號|台北變成湖
納莉颱風在一夕之間,讓台北市成了台北湖,也使得台北人重新去思考我們與河流、與水的關係。事實上,自從台北盆地在地球上誕生到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是湖泊就是沼澤。水是台北盆地性格的一部份,但是,當台北發展成為高密度的都市,整個治水政策與思維卻是以一種嫌棄的態度面對水,這種嫌棄的態度表現在堤防與大型抽水站的設置上。納莉之後,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與都市裡的水建立起新夥伴關係呢?這是本集所欲探討的方向。
【納莉颱風】被遺忘的村落|西部沿海地勢低窪的聚落,為何無法擺脫淹水的糾纏
台北大淹水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但是許多貧瘠的沿海漁村聚落,因為地層下陷,導致常常淹水,卻鮮為人知,納莉颱風過後,彰化台西鄉、雲林五港村、嘉義圍潭村幾乎整座村莊、人、學校、墳墓都浸泡在水中,它們就像被遺忘的村落一樣。
【看守台灣】東沙:失落的天堂
海、藍天、白沙、珊瑚礁,是東沙島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座看似遺世孤立的淨土,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時空轉移,這顆有如遺落在南中國海的珍珠,已漸漸褪去戰地的神秘色彩,由宣示主權、保衛疆土的標竿,向度假勝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