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棲蘭森林運動|搶救台灣殘存的天然檜木林
1998年保育人士舉發退輔會森林保育處,於棲蘭山以枯立倒木整理之名行砍伐之實,於是一場"搶救棲蘭檜木"的森林運動在全國燃起。 同年環保團體發起"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連署,為森林而走千人遊行、為森林祈福守夜等活動,透過民間的力量全力搶救台灣殘存的天然檜木林,而經過三年的努力,棲蘭檜木的前景為何?
和平島的畢業秀|在地媽媽反對污水處理廠帶來的環境衝擊
一群家住在和平島的媽媽們,參加解說員的訓練課程,她們的畢業秀就是要辦一個解說活動,為了籌備這個活動意外發現和平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可能破壞一個古蹟砲台,於是她們開始寫陳情書、辦活動。和平污水廠所在地要挖山填海,經過這群媽媽們的訪查,發現漁民對污水廠的興建也持反對立場,因為填海造成海水混濁,會影響漁獲。污水廠的設置是為了處理環境污染的工程,但是設置的地點與方式恰當嗎?面對民眾的反對聲浪,縣府的做法又是什麼?
綠色黃金的昨天與明日
紅灰、白灰與包葉,只有吃過檳榔的人才知道這其中不同的口感。紅唇、白肉與穿得少,也藉由檳榔西施來領會性別與慾望間的挑逗。檳榔現象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之一。今天四處映入眼簾的檳榔攤和滿街的摩托車騎士是外國觀光客對台灣最為印象深刻的兩種文化。台灣吃檳榔的人口已超過三百萬人,每年的消費額近千億元。檳榔的存在,在台灣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破壞水土保持、暴利農作物、或是口腔癌的恐慌,它已經是關於社會的、文化的、以及性別的議題。
WTO來了|台灣農產品的衝擊
台灣加入WTO對農業部門產生的衝擊,不僅與農業部門因應農產品進口的策略有關,也同時涉及國土如何規劃的問題。高山農業政策在這波衝擊中如何定位,既對高山農戶的生計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亦對台灣山野的地景有至為關鍵的決定。
落入人間的梅花鹿|從絕跡到復育回歸的故事
三十年前,台灣梅花鹿因為經濟上的獵殺及棲地的被掠奪而在野外絕跡。之後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成功復育了台灣特有的梅花鹿亞種,也使得梅花鹿恢復了野外的生存能力,這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一項重要成就。然而復育成功後,卻面臨了不能野放及棄養的問題。野生動物保育法自民國1989 年公告以來,不曾將梅花鹿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來保護,一般的獵人或民眾可隨意去獵捕野放的梅花鹿,復育梅花鹿變成了繁殖家畜的諷刺。今天復育真正要面對的挑戰,在於人是否能根據過去的教訓,建立人跟自然能夠永續相處的保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