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我的田,牠的家|陽明山友善農業行動

2022-12-11

陽明山有許多野生動物,牠們不只待在森林,有時也會到田裡串串門子。陽明山還有悠遠的農業活動,早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就存在。「我們追求的生態平衡,不可以把農民排除在外。」台北市北投區農民侯奕瑋說。

溪州老樹群的未來|彰化溪州糖廠興衰的見證

2022-12-10

在彰化縣溪州鄉將近六公頃的土地上,錯落生長了81棵近百年的樹木,包含樟樹、蒲葵、大葉合歡等17種樹種。這裡與周遭土地,曾經是台糖溪州糖廠所在地,不過隨著歷史發展,如今只剩這塊地和老樹......

溪州第一間樓房|等待重生的契機

2022-12-10

彰化縣溪州鄉復興路靠近中山路旁,大大的成功旅社四個字,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外觀,讓人忍不住停留。它的前身是1921年興建的醫院,曾被誤認為糖廠基地遭到美軍轟炸,1956年屋主買下經營旅社。當時的溪州鄉,因為台糖總公司部分部門在溪州糖廠辦公,地方商業活動興盛繁榮。 踩著木頭階梯走上二樓,維持一間間分隔的小房間,擺設還留在過往。當時這樣的房間可不便宜,一人入住就要價50元,對比當年的米價,...

竹構建築的台灣願景|從傳統到現代的竹材運用

2022-12-04

竹篙厝是台灣傳統房舍,利用竹管、竹片,興建安居的家園。不過現在竹篙厝已經成為歷史風景,竹子的應用也成往日風華。如何復興台灣竹產業,開創新的竹構建築,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一項願景計畫。

【城市光害】只要燈光不要害|尋找另類城市之光

2022-12-03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燈、電視牆,爭相吸引路人的眼球;運動場的燈光,讓忙碌的上班族晚上可以活動筋骨;一盞盞路燈,讓夜歸行人感到安全。現代人的生活,已經不能沒有光,但有時光太多或設計不良,就可能造成困擾。一座城市的光環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才能讓人與動植物一夜好眠?

木構建築的復興年代|用木頭組建未來永續生活

2022-11-27

一棟棟大型木構建築聳立。是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樣的技術,讓木構建築走向復興的年代。

我在森林裡,呼吸|尋找自然處方箋

2022-11-26

台灣陸地有60%被森林覆蓋,早期,森林的利用是伐木取材,後來提供休閒娛樂,現在有個概念叫做「森林療癒」。 「森林療癒」是什麼?

【島在現場】捷運劍潭站TOD案正式過關|2022.11.24

2022-11-25

劍潭捷運站的TOD案審查會議,為什麼景觀與都市設計團體幾乎一面倒反對?他們是怎麼說的?一起來看看!

通往小金門:金門大橋通車記

2022-11-20

全長約5.4公里,耗資96億元,連接小金門烈嶼和金門金寧的金門大橋,讓前往小金門的方式,除了搭船以外,有了另一項開車的選項。

【島在現場】澎湖大義宮海龜野放|2022.11.16

2022-11-16

迎著夕陽,在眾人的祝福中,澎湖大義宮的海龜游向久違的大海。

【島在現場】世豐水力電廠關係部落投票|2022.11.13

2022-11-13

爭議二十多年的花蓮豐坪溪世豐水力電廠開發案,在1999年通過二階環評、2004年開始施工,但因《原住民族基本法》2005年才公布,因此本案當初並未進行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 2021年,鄰近豐坪溪的太平部落、山里部落族人發起訴訟,主張應進行諮商同意程序,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2021年12月裁准,花蓮卓溪鄉公所將中興、中平、古村與三笠山等四個部落,也一同認定為關係部落。 2022年11月12日(六...

原鄉綠電健檢|讓部落繼續發光

2022-11-06

在平地,光電的安裝和維護都是小事一樁,但是在海拔一千多公尺,沒有道路可抵達的山區,可就不太容易了。今年9月,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和工研院、光電業者組成團隊,不但替花蓮縣秀林鄉同禮部落的光電健檢,也讓居民學會維護管理的基本技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