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柳暗花明|結合生態教育的種苗場
2001-12-10
農業用地本來就具備觀光的條件,將生態觀光納入農業的生產體制,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一種發展趨勢。五年多前,台一種苗場開始將觀光與生態教育的構想,納入經營體制裡面,即使是921地震形成的裂縫,在農園也轉化成為紀念的印記,經過兩年的努力,農園的經營比地震之前還要好。從另一方面來看,現今的農業要具備生存競爭力,更要科學化、企業化的經營。花卉種苗事業結合生態觀光,似乎為農業開創了另一個可能性。
預約下一場更乾淨的選舉
2001-12-03
選舉終於落幕,有人當選、有人意外落選、也有人只是想借選舉宣揚自己的理念。經歷激烈選戰,台灣島又歸於平靜。不過,有群人不管輸或贏,在選戰過後,得即刻投入另一場聖戰。為了在12月2日凌晨五點前,還給台北市民一個乾淨的環境,清潔隊員漏夜奮戰到黎明,只不過他們的敵人不是賓拉登,而是這些選後就被視如垃圾的選舉旗。其實如果我們不過度浪費,清潔隊員就可以跟你我一樣,待在家裡享受被窩的溫暖,而不是在寒夜與路燈為伴,傻傻地拆著這些不太有用的旗子。
旗正飄飄
2001-11-26
選舉一到,街頭馬不停蹄的競選餐會、造勢晚會,遺留下來的垃圾與文宣品,不僅影響市容,更對環境造成污染。台灣選舉次數頻繁,各候選人為求勝選,選舉費用與物品都大量消耗,例如大量的傳單、看板、布條、標語不僅破壞都市景觀,更增加社會成本。宣傳車輛也可能因為分貝太大而影響生活品質,競選總部、辦公室的大量耗電耗能更浪費有限的資源,募款餐會更產生大量的廚餘缺乏有機利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於是出現了環保選舉、乾淨選舉救台灣的聲音。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21個環保團體所發起的「環保選舉運動」,就是希望建立一個選舉新模式,透過環保選舉的推動,加速環境法案政策的落實,使選舉過程更環保、節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