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趕走惡鄰居

2005-01-31

自從科學園區內蓋了一個焚化爐,計劃處理園區污水廠所產生的污泥,還將園區內廠商製程所產生的廢溶劑拿來當燃料,焚化爐二十四小時運轉,附近居民常聞到奇怪的味道,離焚化爐約五百公尺的龍山國小,在一月初莫名下起灰的雪,而引起各界關注。

丹大狩獵紀事|野生動物的生存權與原住民的狩獵權

2005-01-24

去年12月15日到24日,林務局於南投縣信義鄉丹大地區進行開放狩獵試辦計畫,這項充滿實驗性的計畫推出後,不但引起部分保育團體的抗議,在原住民部落內部也引起陣陣漣漪,究竟這項計畫的來龍去脈是什麼,未來可以開展出的對話空間又在哪?

捍衛白賓山|揭發承包商藉砍風倒木名義濫墾山林

2005-01-24

人在台灣頭,台灣尾的屏東白賓山遭濫墾事件,一直是最近保育問題中能見度最高的事件,幾個搶救白賓山的老師山友,自從去年六月中發出白賓山樹木遭濫墾警訊後,去年底再度揭發承包商藉砍風倒木名義,砍伐活樹行為,於是我們南下進一步了解事件始末…. 徜徉山林、接受芬多精的洗禮是愛山人親近山林的動力,屏東縣瑪家鄉白賓山,海拔809公尺,並不是擅長攻佔百岳的登山者眼中認為最具挑戰性的山。但低海拔、坡度緩條件,...

修補生命的翅膀

2005-01-17

天空是鳥兒的故鄉,展開雙翼的翅膀,總是吸引許多人讚嘆的目光。但是你可曾想過,許多受到人類傷害的鳥類,失去飛翔能力,再也回不了天空,只能囚居在牢籠,悲苦的哀鳴著。在台灣,許多人投入鳥類救援行列,從醫療到照顧,默默地努力著,為失翼的鳥兒,修補生命的翅膀。

荒野新公園|緊鄰城市的富陽公園要如何保有自然?

2005-01-17

您對公園的印象是什麼?是整齊的移植樹木,或是沒有昆蟲的草坪,對於都市居民而言,公園是不適合野外探險的地方。但有一群人,準備顛覆傳統公園印象,打算營造一個能夠探險,富有教育的生態新公園。一群荒野協會的年輕人,來到台北市郊的富陽公園,對裡面的生態美景大為讚賞,覺得無異是緊鄰城市的生態寶庫,於是他們有新的想法,讓這座公園成為第一座民間社團參與規劃的公園。

八煙水圳事件|砌石水圳水泥化爭議

2005-01-17

八煙是魚路古道終點的小村落,它美的令人感動,這裡沒有冷氣、沒有網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第四台,傳統的石頭老房子隨處可見,水圳蜿蜒的流過每一戶住家,住家外都有洗衣窟,婦女也會在這裡洗衣服、洗菜、洗東洗西。

熱泉•怪蟹|住在龜山島海底火山噴口的螃蟹

2005-01-10

台灣東北方海域的龜山島,是一座年輕的活火山,從淺海到深海大約有五、六十處熱泉噴口,熱氣騰騰的噴口四周,住著神秘的硫磺怪方蟹,當潮水靜止、熱泉噴發,海裡下起一場海洋雪,怪蟹大軍傾巢而出,享受美味的熱泉饗宴。

課堂之後|永和社大打造福和濕地

2005-01-10

新店溪一條穿越城市的河流,以前曾是永和地區賴以維生的寶藏,現在卻成為一條被道路與城市禁錮的河流,聽到社區大學的努力,獲得了今年福特環保獎,想去看看到底那是什麼樣的地方,尤其目前河川局正積極規劃新店溪左岸,也擔心是否會步上八里左岸過度觀光與人工化的後塵,才想要去了解新店溪究竟可以有怎樣的未來。 午後,永和社區大學的學員陸續來到生態實驗農場,他們準備帶領其他社區大學的學員們體驗自然,當初對於植物、...

野生動物救援系列|為囚籠裡的動物們找生路

2005-01-03

這是一個關於人與動物的故事,原本這個故事不應該開始,當人類慾望之手伸向原始叢林,牠們被迫在生與死之間掙扎,當這群年輕人遇上了這些動物,他們伸出了雙手來彌補缺憾,他們企圖在絕望中尋找一絲亮光,人與動物之間的愛恨情仇,該如何訴說? 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如果可以這樣開始......。

風起的日子|風力發電的前景

2004-12-27

70年代末期的石油危機,讓許多國家重新檢討自己的能源政策,歐美國家像是丹麥、德國,從80年代積極投入風力發電的開發,不到20年的時間,風力發電就已經有令人驚艷的成績,也已經達到開發的規模效益。同樣屬於仰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台灣從今年年底開始,將有一連串大規模的風力發電開發計畫。未來,像國外一樣,一眼望去整片風車轉動的景觀,將指日可待。

轉動的夢想

2004-12-27

一個人可以獨自搞風車20年?當聽聞到陳永逢的故事時,最吸引我的是這20年漫漫長路,他是如何撐過來的?接觸過許多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各種不同領域專研的人,但2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能夠一直保有高度的熱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陳永逢這20年來已經研發出28代的風車,每一代風車造型不同,這些風車是陳永逢持續革新的見證。

台北雁鴨祭

2004-12-27

一年一度的台北雁鴨季展開,人們以歡欣的氣氛,迎接北台灣重要的生態盛事到來。但是在熱門的音樂聲中,舞台上的人們,跳著歌頌生態的舞蹈,但是卻不知道棲地上的雁鴨,正在面臨大量死亡的絕境,讓這場生態的禮讚,成為一種生態的反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