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開得勝?

採訪/撰稿 楊蕙萍
攝影/剪輯 陳添寶

選舉,是台灣特殊現象。幾乎年年都在上演,各種的選舉造成的鉅額開銷,長久以來,為人詬病。舉目可見的選舉旗幟,破壞市容、強迫推銷,真的能夠達到旗開得勝效果嗎?

選民投票依據又是什麼?選後留下來的旗幟,還能怎麼處理?三合一選舉剛落幕,我們從廣告、政治公關和環境保育三重面向,來了解”旗”中原委。

一輛輛的宣傳車,穿梭在街頭,一場場造勢晚會,全省辦透透。現場的高分貝,動員的人力和旗幟揮動的舉止,在政治公關家眼裡都代表意義。

「參加民眾揮30度表示他會投給候選人,45度表示他們全家會投給候選人,90度表示他家族會投給候選人,180度表示不只他們全家,他還會幫你拉身邊親朋好友的票數,因此如何展現氣勢很重要。」長期參與政治公關活動的吳春城這麼解讀。

每到了選舉期間,輸人不輸陣化成具體的象徵,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旗海飄揚,血脈賁張、高分貝嘶吼的選舉現象。

以12月3日投票完到12月4日兩天,台北縣清潔隊在二十九個鄉鎮光是單面旗,就拆了三十萬七千零六十六面,以一面售價五十元來算,也超過一千五百萬。這並不包括看板、布條等其他競選廣告物的費用。環保局雖然選前曾和各黨團達成協議,但行政協議在選舉白熱化,競爭激烈化情況下,往往淪為無牙的老虎。

「清潔隊員的困難,除了面臨自己鄉鎮市首長或議員參選的壓力,對於拆除違規旗幟法源也不明確,我們拆除旗幟,還被候選人控告毀損。」台北市環保局長陳長裕說。

選後第二天,環保義工黃淑華馬不停蹄的進行裁製工作,這些是前幾屆選舉留下來的活動和選舉旗幟,她們在焚化爐前攔截這些選舉垃圾,賦予新的樣貌。幾面旗幟,不到十分鐘成為一頂遮陽帽,圍裙、袖套也都難不倒她。「我覺得候選人可以用部落格等更環保的方式,不然真的很浪費」黃淑華說。

12月3號四點投票結束的同時,我跟著清潔隊員開始拆除旗幟,他們說今天至少要拆70%。

「不是規定候選人也要負責嗎?」我問。清潔隊員笑一笑,沒有回答。

「這些分類好的旗子、竹竿和鐵絲要怎麼處理?」我再問。

「我們找地方堆著,看看候選人還要不要,如果要可以來領回去」。

「他們要不要付費?」我又問。

「不用啊!」。

「那你們的加班費哪裡來?」我很好奇。

「用公所裡的經費啊。」

原來在選舉期間,旗幟是候選人的事。

在投票以後,旗幟都算是清潔隊的事。 

地點
集數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