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鋁罐隨處可見,對從事建築營造的楊長奈來說,鋁罐卻讓他的人生增添色彩﹔一個個樂利杯、寶特瓶,對五結國小偶劇團而言,象徵新生命的展開,也讓他們在環保創意競賽中博得滿堂彩,當飲料鋁罐和樂利杯,在經過人類的消費之後,會擦撞出什麼火花?
走在台中市區,楊長奈正聚精會神的注意路邊的狀況,他不是清道夫,也不是拾荒者,但是他的舉止卻像極了這些人的翻版。鋁罐用完即丟是一般人處理的方式,但是楊長奈不只洗冲擦晾後,還要分門別類裁切,他使用的工具在一般家庭就可以找到,但是操作的技巧,卻是累積八年的磨練。
從規劃鋼筋水泥的雙手,轉而細膩柔軟的切割,楊長奈創造鋁罐人偶王國,早期有鐵甲武士,到近期窈窕仕女,每個廢棄鋁罐注入新生命,每個鋁罐都訴說著一個故事,呈現一種神韻。
宜蘭的五結國小,棒棒偶劇團是另一個化朽為神奇的實例,她們打敗來自全省的學校,今年四月拿下環保創意大賽首獎,贏得秘訣就在於有效的利用廢棄資源。
藝術課程需要購置的材料,在精簡成本的壓力下,成為激發創意的動力。棒棒偶劇團的小朋友在老師林素慧帶領下,從生活中尋找各種素材,創造無窮的創意。
藝術在哪裡? 看了他們的故事您覺得呢?
本集採訪兩個主角的故事,他們都不是環境學專家,聽不見太多「環境保護」的沉重或理論解釋,一切行為就是「有趣、投入」開始。撿拾鋁罐創作的楊長奈,如果不是妻子不斷的肯定,容許家裡的空廢棄鋁罐存在,那些變身後的鋁罐細緻模樣恐怕很難問世;五結國小,如果沒有林素慧老師不計收入指導,也沒辦法激發偶劇團小朋友的動機與專注,這股傻勁在講究功利的社會裡,特別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