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紀行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 陳錦彪,剪輯 陳忠峰

東沙,是南中國海的一片遺世淨土,寧靜的海域,隱藏著看不見的危機,從古至今,許多船隻在此觸礁,從此深沈海底,一群熱愛水下考古的人士,企圖運用現代科技,來找尋失落的記憶。

海巡署的福星艦,從高雄港啟航,準備前往東沙,船還沒開出高雄港,船上的研究人員與潛水教練就拿起航海圖討論了起來,這一次學術單位結合民間團體一同進行東沙古沈船的調查,大家對於這趟航程充滿期待。

東沙島自秦漢時代,就歸入中國版圖,古名稱為月牙島,長期來就是中國漁民重要的漁場,因為東沙島位處南中國海的北方,具重要戰略地位,曾經一度被英國誤登侵占,甚至被日本人佔領過,直到日本戰敗以後,才重新回歸中華民國版圖,而現在則是台灣在南海中最大的領土。

追溯東沙島的歷史,「東沙」與「人」一直存在著佔有與掠奪的關係,從19世紀以來,幾乎與世隔絕的東沙島,就一直是各國覬覦的對象,不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想在南中國海的這座小島上,插上自己國家的國旗,直到今日,戰地的色彩仍沒有褪去,政治主權宣示的價值取向,讓東沙長期以來,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

由於東沙環礁的地理位置,位在重要國際航道,地形又暗礁甚多,因此從古至今航海事故特別多,根據國外文獻資料指出,這些擱淺沈沒的船舶多半是貿易商船,可能載運純銀、黃金、琥珀、瓷器等來往於中國、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因此,東沙海域被認為是世界上沉船遺址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曾經有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船曾經來過這裡,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的故事深藏大海。失落的歷史記憶,或許可以從沉沒的古沉船,遺落的古文物當中,找回更多的答案。

集數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