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龜宿|為食蛇龜尋找安全的家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張光宗

對有些生命來說,家,是遙遠的幻夢。台灣原生龜,因為中國市場需求龐大,成為盜獵對象,近十年來,野生數量急劇下降,連專為食蛇龜劃設的保護區,盜獵者的腳步都已經踏向森林深處…

船緩緩在水面上行進,波浪微微起伏,細白浪花奔騰,映在水上的是濃密健康的森林,寧靜,美得讓人屏息,這裡是翡翠水庫,也是台灣唯一的食蛇龜保護區,擁有全亞洲最穩定的野生族群。在屏科大任教的陳添喜老師,研究食蛇龜二十多年,每星期都會來進行生態調查。

食蛇龜是台灣唯一陸棲性的淡水龜,棲息在中低海拔森林底層。受到驚嚇時,頭尾和四肢會縮進去,龜甲可以整個緊閉,又叫做黃緣閉殼龜,雜食性,植物、昆蟲或動物死屍都吃。生命力很強,原本是普遍分布的龜,現在卻因為棲地破壞與盜獵,成為稀有動物。

食蛇龜保護區的緩衝區,本該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理當雜草叢生。蜿蜒山路卻乾乾淨淨,沒有雜草,一處工寮裡,還發現有人來過的痕跡。巡視樣區,除了找龜,也尋找盜獵者佈下的陷阱,在一棵大樹下方的草叢,陳老師找到一個盜獵者忘了帶走的鼠籠。

一個無辜的生命,在飢餓與絕望中死去,許多牠的同類則是在驚恐中,被迫遠離家園。2015年7月中旬,海巡署破獲一樁走私,在桃園一處民宅裡,查獲2286隻食蛇龜,920隻柴棺龜與469隻金龜,以及5隻穿山甲。

盜獵、走私、查緝、收容,彷彿重複播放唱盤,一批又一批的龜,深陷無止盡的輪迴。從2006年至今,已經查到上萬隻食蛇龜與柴棺龜,擠爆收容中心。這些從野外被抓來的龜,理應重回棲地,但是不確定牠們來自何方,加上到處都有盜獵者覬覦,野放困難重重。雪上加霜的是,近兩年,住在收容中心的龜,竟然在深夜裡被偷走。

野外抓龜,收容中心偷龜,盜獵者無所不用其極。陳添喜擔心,流向中國大陸的龜,已是數以萬計。價格越高,走私就越嚴重,野外族群就更岌岌可危。「這個趨勢大家如果不去管,再過十年可能剩下百分之一。」

野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獵捕保育類動物,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徒刑,得併科二十萬以上,一百萬以下罰金,罰則雖重,但歷年來盜獵者卻沒受到應有的懲罰。

野生動物是森林健康的關鍵,食蛇龜是不可或缺的物種,龜與森林的互動機制還有太多不被人知的奧妙。穿梭在密林裡,陳老師繼續生態監測的研究,食蛇龜保護區雖然也發生入侵,比起其他地方還是安全些,他期待這不是食蛇龜的最後堡壘,而是保育行動的基點,從這裡出發,印證動物、森林、水源的連結,喚醒更多人的重視,一起為食蛇龜尋找安全的家,保下更多森林,更多野生族群。

集數
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