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畫筆,輕輕勾勒,山的線條,天空的雲彩,水的波紋,滑行的扁舟,逐漸出現。世居在日月潭向山一帶的畫家黃義永,畫著他記憶中的風景。他的畫作中,還有邵族人的身影,邵族人與日月潭相依。黃義永說,「一葉扁舟,伴著歌謠、杵音,讓心非常平靜,這種意境,天上才有。」
日治時期,為了水庫的興建,原本生活在日月潭周圍的邵族人,被限縮到德化社,失去了許多土地,加上發生瘟疫與地震,人數銳減,目前只有七百多人,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中,人數最少的一群,傳統文化在日本政府與國民政府的統治下,一點一滴逝去。然而消逝的,不只是邵族文化,還有日月潭的自然容顏,遊艇不時穿梭,環湖道路車水馬龍,湖畔,飯店一間一間蓋起。
日月潭周邊,已經有2000多間客房設施,但觀光局認為還不夠,於是透過BOT的形式,打算在向山遊客中心旁的空地,興建一個湖畔最大規模的旅館。然而這塊地底下,埋藏著邵族祖先,整個開發計畫卻沒給邵族人應有的尊重,逼得他們北上抗議。
「BOT ,Bury Our Territory,葬送我們的傳統領域!」第一民族黨主席石慶龍大聲呼喊。
將米酒撒向天地,邵族巫師祝禱即將進入環評會場抗議的部落勇士,盼望能守住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捍衛原基法,護土地,求生存!」
向山旅館BOT開發案,2009年由港商寶聲集團的仲成公司得標,與觀光局簽約,租期50年,將投資20億,興建地上6層、地下2層,約315間房的四星級旅館,最多能容納3000人,總面積2.79公頃,土地租金每年5000多萬,營運權利金每年約1000多萬。
本案最大的爭議,在於用地屬於邵族的傳統領域,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需取得邵族人同意才能開發,但2011年8月1日,行政院專案會議決議,由於將傳統領域法制化的「原住民族土地與海域法」草案還沒通過,在傳統領域未依法劃定之前,不適用原基法,引起論戰。
2013年8月30日,經過四小時的環評審查,最後決議有條件通過。主席沈世宏表示:「開發單位應該在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取得原住民委員會就本案,以符合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規定,所出具的公函,經本署備查後,始得動工。」
到場關心的詹順貴律師表示,本案環評通過,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這個案子把對原住民族的影響,以及有沒有取得邵族同意的部分,又丟給原民會,真的是踢皮球。
對此,原民會土管處副處長謝亞杰回應,在土海法完成之前,至少經過原民會確認的傳統領域範圍,對開發單位來講,會產生程序上的拘束力,在傳統領域範圍內進行開發,必須徵詢原住民的意見。針對8月30日的環評結論,原民會秉持依法行政的原則,希望透過部落會議的方式,來瞭解邵族對這個開發案的想法。
在向山遊客中心旁,除了觀光旅館,未來還有遊艇碼頭、向山到車埕的纜車計畫,這些開發將如何衝擊,邵族人的未來?
邵族民族議會議長巴努‧巴嘎暮暮表示,這個開發案侵犯到邵族的祖靈聖地、墳墓地,會破壞掉史前遺跡。BOT若是造福到整體民眾,可以,但是造福私人財團,就不可以,就要反對到底。
為了保護人數稀少的邵族,2008年,行政院核定了邵族文化復育園區計畫,但到現在都沒有執行,「但是我們又缺乏資本、技術,還有相關知識,現在整個部落的面貌,完全改變了。對向山這個BOT案,我們確實是抱持著很多情緒和憂慮。」他期待政府依法行政,傳統領域的開發案,應該讓邵族人行使同意權,每位族人都有權利表達意見。
大力推動觀光,讓人幾乎忘記日月潭是一座水庫,除了發電,它還有供水的任務。個案式的環評,缺乏整體環境承載量的評估,水是日月潭的根本,無節制的開發,卻讓水逐漸變質。
在頭社盆地務農的王順瑜,小時候常常在日月潭戲水,他看見,原生的魚蝦不見了、捕魚文化消失了、邵族歌舞淪為表演項目,飯店越來越多,觀光正吞噬著日月潭。王順瑜說:「是開發密度的關係,日月潭不大,容許量和自己淨化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不斷開發,不斷污染下,當然會造成問題。從生態到文化衝擊,可能慢慢變成對在地農村經濟與產業的衝擊,再過來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邵族傳統領域爭議未決,湖畔卻幾乎要被觀光產業占滿,留給未來的,會不會只是個走樣的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