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熱門事件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2019-08-19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2019-08-19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臨河之路|淡北道路開發爭議

2019-08-19

因為淡水很美,越來越多人來,淡水也改變了。新北市淡水地區居住著十七萬人口,聯外道路只有台二線,由於經常塞車,市府規劃淡北道路想改善現況。究竟這條路是居民的救命道路?還是如環團所說,為建商打廣告?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我眼所見即是天地

2019-08-12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雨切割高聳的山巒、河流吞沒田園和村莊,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十年過去如一日,靜靜的群山依舊矗立,河流走回舊河道,回憶裡的家園沒有消失,人們從災難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預知大崩塌

2019-08-05

2009年,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崩塌,四百多人死亡。大規模崩塌發生的頻率雖然不高,一旦發生,卻會釀成巨大災害。經過十年的調查,全台灣像小林村這樣的地方有多少?政府與學界在這些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做了哪些監測?在災害發生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風災十年路

2019-08-05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八八風災後每一條流域都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白海豚啟示錄

2019-07-28

中華白海豚,常於媽祖誕辰前後,現身台灣沿海,因此被稱為「媽祖魚」。 牠們的總數不到七十隻,而且正持續減少中,瀕臨滅絕。 台灣的黃祥麟博士,不僅發現白海豚的困境,同時也發現東亞地區的海洋資源,正逐漸枯竭。 《白海豚啟示錄》真實紀錄白海豚在人類開發下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以及來自台灣、香港、泰國、廈門和廣西的科學家,如何用專業所學與最新科技,共同齊心為白海豚尋求出路… 泰國賞白海豚旅遊 廈門...

2019-07-22

 

深海裡會有什麼?

2019-07-20

深海,是什麼樣的世界呢?黑暗無光、有熱液噴泉及巨大的生物?未知,總帶給人們無限的想像,一直以來科學家克服種種挑戰,亟欲解密。

能源轉型的公民參與之路

2019-07-18

2018年年底,台大風險中心針對台灣民眾能源態度及認知的調查 ,顯示台灣有高達82%的民眾關心能源政策的發展,但有將近五成的民眾認為核電是台灣主要的發電方式,且並不清楚政府在2025年再生能源有超過20%的政策目標,這在在顯示台灣多數民眾對日常能源的使用認知有很大的誤解,同時,能源轉型的公民參與和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與進程上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凸顯出公民想要參與國家能源轉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