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區管理困境|誰來負起管理之責

採訪/撰稿 林靜梅
攝影 許中熹 陳慶鍾,剪輯 許中熹

農地變營地,讓原鄉帶來經濟收入,不過全台位於農牧與林業用地的露營場,有高達九成八是違法,居民期待政府輔導解套,外界擔心農地價值會不會跟著流失

來到新竹五峰這處露營場,場內空空蕩蕩,雖然露營場通常在假日才有生意,但營主猶拜達陸依舊不得閒。為了讓客人體驗原住民傳統生活,猶拜砍桂竹,做成竹筒飯容器,讓客人圍營火時可以烤來吃,桂竹也會剖成一片片,加上配件做成弓箭,這是他特地設計給到營地的小朋友DIY的活動。

這處露營場原本是猶拜父母經營的果園,看老人家經營得很辛苦,他退休後決定改做露營場,沒想到做了之後,發現是不一樣的辛苦。他說還沒做露營場前,體重破百,做了之後剩下七十多公斤,就知道有多累。

猶拜的營地配置二十帳,規模不算大,他一開始仍希望合法經營,先是申請了營利事業登記、投保意外責任險,還在營地設置滅火器,自己更去接受急救訓練,只是做了這些,營地還是不合法,現在又得再接再厲,申請登記為休閒農場,但聽說困難重重。他灰心的說,如果有意申請還過不了關,就決定放棄露營,回歸務農。

為何不先申請,再來做露營場?不少營主像猶拜,以為只要繳稅又替客人保險,再做好消防公安就可以,也有營主認為,又不是大肆開發,整整農地而已,有人甚至連山坡地開挖,要申請水保計畫都不知道,不懂法令,對於到底要找誰申請?業者也說無所適從。
 

誰是管理露營場的主管機關?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

以新竹縣為例,露營屬於交通旅遊處的業務,但如果蓋在農牧用地,想申請為休閒農場,要找農業處。而在原住民保留地上有什麼違規濫墾,則由鄉鎮公所查報,轉呈原住民行政處處置,但發生在非都市土地的違規與占用,又變成是地政處開罰。前新竹縣議員周江杰認為,多頭馬車是現在最大的管理困境。 他認為,權責複雜,疊床架屋,造成面對問題時無法施力,因此建議中央必須盡快確定,誰是主管機關。

但是,就算努力完成申請合法了,露營場營主認為,很有可能讓他們跟著關門大吉。在新竹尖石經營露營場的吳玟霆,身兼尖石露營觀光協會理事長,他指出,申請休閒農場要提經營計畫書,開挖還要提水保計畫。部分農民不懂,找顧問公司協助申請,要花數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成本加進去,收費勢必跟住旅館差不多,這樣誰還要露營?

但地球公民基金會認為,政府不該放任露營場一家開過一開,本來就該設有門檻,農牧用地是國家重要的一級產業用地,是所有產業的重要基礎,不該輕易變更開發。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更說,各國在處理土地違規使用現象,早期都會嚴格執法 ,台灣多數情況都做不到早期嚴格執法。

目前粗略統計,全台露營場有四分之三位於農牧用地上,要合法得申請休閒農場,面積要在0.5公頃以上,環保團體認為,面積限制不能退守。政大地政系教授戴秀雄強調,台灣農地面積已經分割得越來越破碎化,實在不宜再下修,他說,「這其實已經是小規模、中小規模,變成一種迷你農。如果連0.5公頃都達不到,農地怎樣維持正常運作。」他不是很支持拿掉門檻,因為很容易讓情況失控。

戴秀雄觀察,現在縱使主管機關分散,讓事權無法統一,導致誰也不想跳出來,但不至於無法可管,農牧用地違規使用、違法占用國有地、林業用地等行為,甚至沒有申請就開挖山頭,都有法可罰,問題不在無法可管,而是執法態度。他認為,露營區突顯出政府失靈、法律失靈。

露營場設置在山坡地的農牧用地上,不只有農地流失問題,更涉及地質安全風險。

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指出,全台目前有230處露營場,位在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這類地質敏感區,是指曾經發生過土石崩塌,或地表變形有山崩潛在風險、與位於順向坡的地區,並非有立即危險,也不是不能開發,只要做了地質調查與評估、確認安全無虞。露營場營主也認為不必過度恐慌,尖石露營觀光協會理事長吳玟霆強調,「當大雨或颱風的時候,不要說露友,營主都不想上去,那種天氣根本就不會有人來露營,公布這個有什麼意義,除非說全台灣的地質敏感區都不要住人。」

但環保團體認為,此事涉及生命與財產安全,在敏感區設置露營區,應有更明確嚴謹的規範,政府必須清查已存在危險的地方,該查禁的露營區就該優先處理。

學者也呼籲,政府應該端出明確的國土政策方向,讓露營產業能在適當的地點發展,而非放任業者各自為政,才能避免情況惡化。

從高空俯瞰,新竹尖石梅花村山頭有如遭到削皮、只剩裸露,怵目驚心的畫面,這是露營場短短幾年,在山頭攻城掠地的證據。不是所有營主都這樣破壞環境,但露營場仍存在不少問題。從土地不符合分區使用、位於地質敏感區的安全風險,到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污染問題。面對問題有法可管,但中央政府說無人主管,地方政府則說中央沒有明確方向,不知從何管起?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只是露營熱潮早已席捲數年,至今仍不見政府任何有效的補救作為。

集數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