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龜 平安歸否?|人與海龜關係的轉變

《我們的島》節目製作人/于立平

有些生物的形貌,長期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海龜」就是其一,牠的形象符碼,從廟宇到街市,都被廣泛應用,而民間傳說與信仰,更賦予神獸的尊崇,人們想借助海龜古老又長壽的神力,祈求平安順遂,甚至財源廣進,而海龜自身呢,在海洋中,能夠永保平安嗎?

早在1998年我們的島節目開播之初,就陸續製作多個與海龜相關的報導,事隔多年,會想要以紀錄片形式來製作拍攝,源自於一些觸發。

我們與海龜的距離 是疏離或是親近

導演柯金源回想,潛水三十多年,第一次能夠長時間拍攝海龜,卻是在馬來西亞的西巴丹島,因為以往在台灣海域,雖然偶而見到海龜的身影,但想要近距離拍攝到海龜相當困難,常常剛看到海龜,根本來不及拍下幾個鏡頭,牠就迅速的轉身離去,更別說可以與牠悠哉的共游。

但是這樣的印象,就在最近幾年,被小琉球顛覆了,這座沉寂已久的島嶼,因為海龜再度活絡起來,遊客與海龜相遇的機率,幾乎百分百,有些潛水教練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來小琉球沒看到海龜,代表你真的很衰。」尤其,每一次下水,看著海洋裡的海龜,多數無視人在身邊,不論是磨背、吃東西、睡覺,總是顯露出一派淡定,而這驚人的轉變,正是我們紀錄海龜的動心起念。

人與海龜的距離是怎麼轉變的,又或其實現在才是原本的樣貌,而海龜的到來與離開,是基於怎麼樣的選擇?牠與人類之間,又有哪些交互的影響?

當牠來到陸地 是怎樣的相遇情景

另一個起心動念,是與海龜的另類相遇,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海龜是在澎湖望安,黑夜中,研究人員在沙灘上徹夜等待母龜上岸產卵,當苦苦守候數天,終於遇見,心情是無比的驚喜雀躍。

1998年8月澎湖望安,上岸產卵完的綠蠵龜,準備返回大海

然而,現在更多的相遇,是海龜生命已走到盡頭,常常看到的是潰爛的屍體或奄奄一息的身軀,只有少數擱淺的海龜,在治療、休養之後,有機會返回大海。目前台灣每年紀錄到上岸產卵母龜的數量,可能不到數十隻,許多的島嶼都是個位數,能與產卵母龜相遇是天賜好運,可是一年卻有兩三百隻的海龜擱淺,其中死亡的數量占了八成,為什麼人與海龜的相遇,最後會變成如此的情景呢?

拉開時空尺度 走訪日本及台灣各島嶼 

不過,紀錄片想說的不只是現在,更不只侷限於小琉球,我們想把故事的時空拉得更開一點,於是拍攝地點,就從台灣的澎湖、蘭嶼到南沙太平島等地,還有日本及馬來西亞。

說起台灣的海龜,絕對不能忽視澎湖,關於海龜的相關記載和傳說,澎湖應該是最豐富的,也是台灣海龜研究以及救傷的起點,澎湖曾經是海龜數量最多的地方,如今盛況不再,卻還保有濃厚的「乞龜」民間習俗。

而在南沙太平島,我們紀錄到早期軍事設施,對上岸母龜帶來的傷害,現在卻因為南海周遭島嶼大規模進行填海造陸,太平島意外成為海龜的避難之所;在蘭嶼,我們看到母龜辛苦的爬過礫石灘,牠們承受著沙灘流失後的苦難;在日本屋久島,我們遇上強颱來襲,目睹風雨強浪侵襲之下,小海龜的生命掙扎。

 

還好,慶幸的是,即使有苦難,在各地仍有人用不同的方法努力著,期盼為彼此尋找出路。

 

2016年到2017年,我們跟著郭芙,在北海岸拍攝擱淺海龜救援,當時她還在海大的海龜實驗室。這群年輕學子們,看見海龜的處境,想盡辦法為海龜找生路,而郭芙離開學術界後,更卯足全力與海廢進行長期抗戰,投入淨灘以及倡議垃圾源頭減量的行列。

離開學術研究的工作之後,郭芙全力推動減塑行動
左一馮加伶,右一蘇淮,在馬來西亞海灘合影,兩人共同成立了海龜點點名社團,推動海龜的公民科學家。

我們也在小琉球紀錄接觸許多為海洋努力的人,像是蘇淮,從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海龜之後,決定搬到小琉球定居,展開長時間的觀察,有系統性的為海龜編號取名,並且與海龜姊姊馮加伶,共同成立「海龜點點名」社團,一起推動公民科學,這些年輕一代的保育工作者,經由海龜的啟發,他們著手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實踐守護的行動。

當然時至今日,大眾能對海龜有多一點的關注與了解,也是奠定在許多前輩們,二十多年來研究累積及經驗傳承的基礎上,像是澎湖家畜疾病防治前所長郭仁政就是其一,他可說是海龜醫界的先鋒,救治過300多隻海龜,當年幾乎少有前例可循,只能一路摸索,醫治海龜的各種疑難雜症。柯金源導演就曾經在1998年拍攝了郭仁政獸醫師,自行設計,專門為搬運海龜而做的擔架,至今澎湖水試所仍在使用中。

1998年7月 郭仁政用特製的擔架安置需要醫治的綠蠵龜

運用東方元素,加入導演主述,以全知視角呈現

柯金源導演的紀錄片,一向以議題為核心,敘事方式多軸線,相較之前幾部海洋的紀錄片,「平安龜」加入較多導演的主述,以較為直接的方式呈現導演觀點,主要是希望藉由導演本身三十年的環境觀察,以及台灣人對於海龜從利用方式的轉變,讓此部紀錄片有種穿越時代、直視現在、期待未來的意涵。

而在影片風格方面,跳脫純生態的紀錄,融入更多的東方元素,一直是我們追求的表現形式,「平安龜」嘗試以台灣傳統的乞龜文化、擲筊,當作串接橋段,音樂則以木魚、缽、鼓、人聲等純粹之音,再襯托美麗的海底影像,希望觀眾能感受到有別以往的獨特性,還有淡淡的哲學味。

從小海龜出生、洄游,再到母海龜回到原棲地產卵,繁衍下一代,海龜奇幻的生活史,令人深深著迷,而海龜的文化元素,在人的生活中更是無比精彩。「平安龜」帶給觀眾的,不只是人與龜的故事,生態的感動,還有更多的省思與期待。

就如同影片中導演所言:「海很大,海龜的故事很長,在紀錄的過程中,我想,海龜應該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而關心海龜的人,想要展現的價值觀,也像是一面鏡子」…

 

地點
集數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