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海龜的軌跡|仍充滿許多問號的動物

海洋保育工作者/蘇淮

蘇淮拍攝海龜

當我踏上小琉球第一次下水,漂在海面沒有目的浮潛,突然間,一個巨大的身影出現,一頭體型幾乎和我差不多大的海龜,完全無視於我的存在從我身旁經過.....


第一次與海龜相遇

2010年開始潛水之後,就深深被神秘又有趣的海洋生物吸引,無法自拔。

當時在澎湖工作當潛水教練,平常帶著客人下水,雖然水下的珊瑚礁豐富,但要目擊到海龜可沒那麼容易,待在澎湖的五個夏天,在水下看到海龜的次數,用五根手指都數得出來,而且遇到的海龜看到人都和看到鬼一樣,還沒有機會靠近,就一溜煙不見身影。

入秋後,吹起東北季風,澎湖的海況已經不適合下水,我便移動到泰國、菲律賓等地,一邊潛水一邊旅行,接著也到澳洲待了一年,當潛水教練維生。走過這些地方,目擊到的海龜次數也並不多,所以對海龜其實沒有產生什麼特別的情感,一直到2015年從澳洲回台灣,來到了小琉球。

在來到小琉球之前,就聽潛水的朋友說起,這裡有很多海龜。當時的我對小琉球並不熟悉,也沒有概念,所謂的很多海龜到底是有多少。當我踏上小琉球第一次下水,漂在海面沒有目的浮潛,突然間,一個巨大的身影出現,一頭體型幾乎和我差不多大的海龜,完全無視於我的存在從我身旁經過。

我看著牠擺動前肢浮上水面換氣,接著緩慢下潛,趴著礁石啃食附著在上面的海藻,絲毫不受我的影響,完全投入做牠自己的事情。就這樣,我跟蹤牠跟了一整個上午,最後牠往外海游去,消失在深藍之中。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察海龜。

對於海龜還有著許多謎團未解  畫面提供/蘇淮

「海龜從哪裡來?又會往哪裡去?」「平常在做些什麼?」「這一次遇見的,和上一次遇見的海龜是同一隻嗎?」我開始對這些每一次下水幾乎都會遇到的海龜們產生了無數的問題與好奇,也從此著迷。


在小琉球「海龜點點名」

「大古」是我在小琉球認識的第一隻海龜。在當時,已經有許多當地的浮潛、潛水教練會對比較常見的海龜取名,就和我們見到小丑魚都會暱稱為「尼莫」那樣。我很好奇要怎麼認出大古是誰?問了許多當地教練發現,好像每個人心目中的大古都不太一樣。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能夠用比較科學的方式,去認出大古是誰?於是上網搜尋了一些資料和文獻,也請教了當時在小琉球做海龜調查,臺灣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團隊的研究生,得知原來每一隻海龜臉上鱗片的圖案和排列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和我們人類的指紋一樣。透過拍攝海龜臉部的照片,我們就有機會辨識出每一隻不同的海龜個體。

每一隻海龜臉上的鱗片都長得不一樣,成為辨識重點之一
蘇淮記錄每隻海龜特徵,收集在資料夾內

為了搞清楚下水遇到的海龜是不是大古,每一次拍回來的海龜,我都仔細比對牠們臉上的鱗片,就這樣拍著拍著,電腦硬碟裡就多了愈來愈多海龜的資料夾,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增加中。後來,也和幾位海龜同好組成了「海龜點點名」社團,用公民科學的方式搜集海龜的照片,辨識全台灣更多不同的海龜個體,挖掘更多有趣且不為人知的海龜故事。

2016年六月,我在小琉球水下紀錄了一隻海龜,從牠的肛門拉出了塑膠袋,代表牠很可能誤食了許多海洋垃圾。同一年九月,莫蘭蒂颱風直撲小琉球,平常大古喜歡待的棲地嚴重被破壞,原本的珊瑚礁所剩無幾,從此之後,幾乎再也沒見過大古。逐漸地,我意識到海龜除了可愛又療癒之外,同時也遇到了很多的危機,而這些危機,都很可能和我們人類活動有關。

也在這一年,公視製作團隊來小琉球採訪,與製作人于立平、攝影師陳添寶、水下攝影郭道仁教練、陳玉慧教練和柯金源導演結緣,在往後的日子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遇到前輩們來拍攝記錄,透過他們的觀點和故事,也讓我認識了不同面向的小琉球和海龜。


屋久島海龜調查志工生活

除了小琉球,2019年公視製作團隊也到日本屋久島拍攝紀錄,當時我因「雲門流浪者計畫」的支持,正在屋久島當海龜志工,參與當地的海龜調查。屋久島早期仍有食用海龜蛋的習慣,如今已是北太平洋赤蠵龜產卵數量最多的產卵地,在當地,可以聽著長輩們說以前食用海龜蛋的故事,同時也還能夠在同一片沙灘上,看著海龜媽媽上岸產卵和海龜寶寶孵化爬向大海。這讓我想起了曾在小琉球聽過長輩們說起類似的故事,早期在小琉球也會撿海龜蛋來食用,如今的沙灘已被闢建為港口,僅剩少數的海龜媽媽會回來產卵,且已經幾乎沒有機會見到海龜寶寶奔向大海了。

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不巧遇上了颱風直撲屋久島。卻也在颱風過後,讓我們見到當地產卵沙灘正面臨的危機,海岸開發導致沙灘面積變小,因此颱風的大浪將更多的海龜卵窩翻出,需要更多人力去搶救海龜蛋。

看完了紀錄片,也讓我重新回想起當時充實的生活。在屋久島做海龜調查,並不如想像中那麼浪漫,因為產卵和孵化的海龜數量太龐大,人手有限加上當地要求各項細節都要做到極致完美,所以每天得從早上六點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但也對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感到敬佩,勞累過後,心中感到相當滿足。


平安龜,平安歸

《平安龜》紀錄了這些年,熱愛海龜的人們將生命投入於海龜的種種故事,我們跟著柯金源導演穿梭在三十年間,從台灣的小琉球開始,一直到澎湖、蘭嶼、太平島,也走過馬來西亞西巴丹、熱浪島和日本屋久島。透過紀錄片,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到不曾到過的地方,見到不同時空環境下的人們和海龜的相處方式,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海洋生物、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

在中華文化之中,龜象徵長壽,我們相信龜能帶給我們平安。海龜是很古老的物種,卻在我們這個世代瀕臨滅絕,如此強韌的生命如果在世界上消失了,是不是也代表環境已經出了很大的問題?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海龜,我們人類會不會也無法生存下去?在沒有國界的海洋中,萬物都與彼此連結,我們的生活和海龜的生活都息息相關,關注海龜就是在關注海洋,紀錄海龜的同時也紀錄了整個海洋的變遷,海龜平安我們也才會跟著平安。


海龜從一出生後就獨自在大海中生活,牠們是大冒險家,在海中經歷的一定都比我們還要多更多,我們能有機會在海中與牠們相遇,都是生命中的奇蹟。同時,海龜也很戀家,時間到了,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都認得回家的路,遠渡重洋回到家鄉延續新生命。

「海洋中的生物這麼多,為什麼是海龜?」曾經被這麼問起。

我想了想,或許是自己的個性和海龜有點相像,享受孤獨,嚮往成為旅行世界的冒險家,同時卻也矛盾,還是最喜歡待在故鄉生活,又很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