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地熱電廠的現況與挑戰|宜蘭清水、大屯山先導電廠【用熱發電系列之三】

2023-03-18

2025年非核家園,2050年淨零碳排,在台灣的能源版圖中,地熱將占有什麼樣的地位?藏在地底的巨大熱能,該如何運用呢?

地熱發電在部落|如何利用熱水打造共存共榮的未來?【用熱發電系列之二】

2023-03-11

花東一帶具有地熱潛力的地區,包括花蓮瑞穗、台東延平、知本、金崙等等,都是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台灣正要起步的地熱發電,未來該如何與部落共存共榮呢?

回龜山野|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瀕危龜的社區保育行動

2023-02-12

「最終還是希望牠能好好回到野外,建立永續的族群。」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說。他近年與幾個社區合作,進行瀕危龜野放試驗,這些有居民協助守護的環境,能不能成為法定保護區外的民間保護區呢?

被忽視的一級保育類|瀕危龜如何存續:食蛇龜、柴棺龜的野外危機

2023-01-29

台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中,唯獨牠們面臨嚴重盜獵風險。食蛇龜與柴棺龜,在2019年1月,從「珍貴稀有」調升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短短幾十年,從廣泛分布到列為一級保育類。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陳添喜保守估計,野生數量已經消失了八成。

【循環經濟】循環杯美夢 路迢迢?|無包裝商店的減廢實踐

2023-01-29

台灣一年用掉多少個飲料杯呢?答案是40億個。一次性容器的氾濫問題逐漸受到重視,為了減量,循環杯和無包裝商店的興起,可以做到那些事呢?

找回城市裡 最棒的一條河|你所不知道的雙溪河

2023-01-08

黃雍熙是划船運動的愛好者,他曾經駕帆船穿越中國西江,也曾經自己製作獨木舟航行東海岸,但他認為最棒的河川不在遠方,而是在自己的家門前…

我的田,牠的家|陽明山友善農業行動

2022-12-11

陽明山有許多野生動物,牠們不只待在森林,有時也會到田裡串串門子。陽明山還有悠遠的農業活動,早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就存在。「我們追求的生態平衡,不可以把農民排除在外。」台北市北投區農民侯奕瑋說。

四接東移行不行|協和電廠轉型下的那片海

2022-10-22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改燃氣減空污,但改建案遭到民間團體抗議,因為填海造地。原方案影響珍貴珊瑚,台電因而提出東移方案,想減輕對珊瑚的影響,然而民間團體擔憂,這將嚴重衝擊基隆港。

離島八哥變多了?|從澎湖移除試驗開始

2022-10-21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從2009到2020年的資料中,本土八哥的族群趨勢沒有明顯增減,家八哥顯著成長了550%,白尾八哥成長250%。當台灣本島的外來八哥多到難以處理,澎湖離島的情況如何?

我家門前有小河 Action !|城市溪溝變身術

2022-10-16

每年的9月第4個星期日,是聯合國制定的世界河川日,這是為了提醒大家,保護河川生態的重要性。怎麼做呢?要做的事情很多,家門前的小河,就需要關心與行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