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長腳蛛來顧田|創造農民與生態的雙贏
秋冬交替,金黃色稻浪,是花東縱谷最美麗景致。其實仔細觀察,每株稻穗都蘊藏著一個精采又熱鬧的小小世界。不用農藥、不用防治資材,讓長腳蛛、橙瓢蟲回到農田,能不能創造農民與生態的雙贏?
東沙二十《上篇》: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的神秘東沙島在哪裡?
2000年,公視記者第一次搭乘海洋研究船,登上東沙島,之後每隔幾年就會造訪。十七年來,從漁船、研究船、海巡署艦艇、軍機到民航機,幾乎每種交通工具都坐過,只為了替這個獨特的地方,留下見證。
東沙二十《下篇》:曾歷經珊瑚白化的東沙環礁如何起死回生?
冬日清晨,東沙島還籠罩著黑幕,陽光捨不得從厚厚雲層中露臉,只微微地放出一點點光芒,天空漸漸被染成淡紅色,美麗的雲彩是甦醒的前菜,然而這座島嶼一天真正的開始,是從大王廟。
腊葉館的秘密|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
台北植物園裡,有棟將近一百歲的老房子-腊葉館,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台灣植物的寶庫。百年來在台灣山林、濕地、海濱,曾經怒放的野花、茂盛的枝葉,都曾被靜靜珍藏在這裡。五十萬份的植物標本,一件件層層疊疊,埋藏多少台灣自然環境的密碼?又見證多少偉大探險家傳奇的人生?
農電共生系列--光電板下的新鮮事
政府全力推動太陽光電,但過去幾年光電設施架設在農地,引發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爭議。太陽光電設置在農地,是否一定會導致良田消失?怎麼樣的規範與設計,能讓光電板下也有新生機?
花果山無疆界|人猴相處之道
清晨六點天剛亮,果農柳石松還沒到他的柳丁園,已經遠遠聽到他園子裡,狗狂放的叫吠聲。拿起鐮刀用力敲打工寮的鐵皮屋頂,刺耳噪音響徹古坑鄉棋盤村的山谷,柳丁園超過廿隻的猴群,邊吼叫邊往山上逃,果園草皮上,掉滿地的果皮碎屑和未完全成熟的綠皮柳丁…
浮田啟示|與地方一起呼吸的休閒農業
這是台灣最特殊的一個農業區,農田浮在沼澤上,稱為浮田,百年來,一群農民在這生根。因為地質特殊,無法興建,保持純樸的農村景象,也因為土地踩踏時的柔軟波動,被稱為「活盆地」。隨著農民老化、氣候變遷,務農越來越辛苦,居民積極找出路,發展休閒農業該有什麼限度?如何讓活盆地保持活力?
光電循環之路|廢矽泥和廢棄太陽能光電板再利用
光電,是台灣重要產業,每年光電展,總可以見到業者推陳出新,研發出各種類型、更有效率的光電板。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二,每年產量超過10GW,不過光鮮亮麗背後,卻也潛藏環境問題。農地上的倉庫、廠房,堆置著一桶桶光電廠產出的廢液。這些陳年問題如何解決?太陽光電能不能邁向真正的綠能,走向資源循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