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03_成長的極限 設下能源消耗的停損點|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不管是再生能源或者是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都是將能源轉型的重點放在電源開發上,不過我們在管理電力需求、提升能源效率上,是否有做到相對的努力呢?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系助理教授楊宗翰表示,政府的規劃都集中在發電端,需求面的能源效率和節能被許多人忽略。 缺乏自產能源 人均用電卻是排名前八的矛盾 台灣98%的能源倚靠進口,但許多民眾卻不知道,這樣一個缺乏自產能源的島嶼卻是世界上排名前段班的用電大國。...
06_尋找隱形能源 節能就是新電力|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近年台灣夏季尖峰用電不斷飆高,尖峰用電五成以上來自住商部門,主要是空調需求,台電估計氣溫每升高一度,系統負載最高可能增加50萬kW,相當於興達火力電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要降低尖峰負載,必須提升建築能源效率。 根據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的研究,建築外殼隔熱效果對建築節能的貢獻約占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來自設備能效的改善,因此老舊空調的汰換將是當務之急。 鼓勵更換節能家電 汰換吃電的老舊家電...
01_為何而轉?我們與2025的減碳距離|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洪水、乾旱、大火、熱浪,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極端氣候,也威脅著台灣的生存。2020年,台灣首度一整年沒有颱風過境,造成長達八個月的嚴重旱象。 全球控制增溫1.5度破局 全球氣候災害持續發生 2021年8月,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由於人類排放溫室氣體與砍伐森林,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速度高於預期巴黎協定,控制在增溫攝氏1.5度的共識,有可能在2030年就突破,...
爆紅的滋味,海空步道與芳苑濕地
「連假的時候超恐怖的,我從小到大沒看過這麼多人。」海空步道帶來的人潮,讓彰化縣芳苑鄉居民林先生大開眼界。這條通往紅樹林的步道,將把芳苑帶向怎樣的未來?
禁餵剩食防豬瘟?|對養豬產業的衝擊
9月1日起,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擴散,農委會規定剩食不能餵豬。台灣剩食每天約兩千噸,當中有六成是熟廚餘,原本是運往養豬場,不能進豬場的剩食,要改去哪裡?邊境防守、境內防疫與剩食去化,是否能因為這場危機,找出更好的運作模式呢?
留沙|七股潟湖延壽記
二十多年前,台南七股潟湖躲過濱南工業區開發,保住原本的養蚵產業,也發展起生態旅遊。然而潟湖的沙洲往內陸移動,導致淤積,潟湖面積逐漸縮小。想保護潟湖,首先要保護沙洲,想保護沙洲,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沙留住。
地埤‧地皮|你看到的是哪種土地價值?
一口埤塘值多少錢?一條水圳值多少錢?一個百年歷史的聚落,又值多少錢?都市計畫創造了土地價格的不斷增長,但無形之中,被我們抹去、填平的那些,又該如何去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