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陳添寶
尋回灘土 | 淡水河紅樹林擴張的困局
2022-05-02
1986年設立關渡自然保留區,成為台灣第一個被指定的國定自然地景。然而,2021年12月,它卻也成了第一個被解編的自然保留區,是為了什麼呢?
在稻田裡護海洋|花蓮新社農民轉型有機耕作
2022-04-18
如果要說起,台灣最早過著斜槓生活的一群人,噶瑪蘭族肯定是其中佼佼者。傳統的噶瑪蘭族人既是農夫也是漁夫,每年二到四月忙完農事,四月就開始出海捕飛魚、抓龍蝦,而這樣農漁兼顧的傳統,在花蓮新社部落一直延續著。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河流、生物、濱溪帶的生態系
2022-03-28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
那些年,我們搭過的船|台灣的船艦博物館
2022-02-14
台灣是個海島,也有很多大河,在經濟生活與移民歷史,甚至國防安全上,應該有很多船艦的使用。現在,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船艦,在各地港口被實體保存,而博物館也有復刻的舟船展示。
火山浮石重生記|尋找再利用的可能性
2022-02-14
還記得從2021年11月底開始出現在台灣沿海的火山浮石嗎?經過兩個月不間斷打撈,現在北海岸的漁港,隨處都能看到一袋袋堆置的火山浮石。這麼大量的火山浮石,到底該往哪裡去?
循環經濟:玻璃面板回收的華麗變身|太陽能板、電腦、電視面板報廢怎麼處理?
2022-01-17
電腦淘汰以後,玻璃面板怎麼辦?破碎掩埋,然後黯然離場嗎?台灣作為面板生產大國,製程的不良品和消費者淘汰的電腦、電視,手機面板,一年大約有8000公噸,怎麼回收處理?太陽能板壞掉之後,如何做到不破壞表面的玻璃面板,將玻璃面板完整回收,同時,又可以將裡面高價的矽晶片完整取出再利用?
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