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河流、生物、濱溪帶的生態系

2022-03-28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

迎戰銀合歡|奇兵出招是否能奏效?

2022-03-07

這場仗,已經開打十多年。爭陽光,爭水,爭地,越打,對手越多。它們已經占領了五千多公頃,造成低海拔環境的生態危局。

永安護龜隊|保育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龜

2022-02-21

如果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是你的鄰居,你願意為牠們做些什麼嗎?

那些年,我們搭過的船|台灣的船艦博物館

2022-02-14

台灣是個海島,也有很多大河,在經濟生活與移民歷史,甚至國防安全上,應該有很多船艦的使用。現在,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船艦,在各地港口被實體保存,而博物館也有復刻的舟船展示。

火山浮石重生記|尋找再利用的可能性

2022-02-14

還記得從2021年11月底開始出現在台灣沿海的火山浮石嗎?經過兩個月不間斷打撈,現在北海岸的漁港,隨處都能看到一袋袋堆置的火山浮石。這麼大量的火山浮石,到底該往哪裡去?

負碳木竹構未來|消費者的減碳新選擇

2022-02-07

木竹能固碳,生長在台灣的木竹,有最短的碳足跡。追求碳中和的時代,負碳木竹如何建構永續環保的未來?

循環經濟:玻璃面板回收的華麗變身|太陽能板、電腦、電視面板報廢怎麼處理?

2022-01-17

電腦淘汰以後,玻璃面板怎麼辦?破碎掩埋,然後黯然離場嗎?台灣作為面板生產大國,製程的不良品和消費者淘汰的電腦、電視,手機面板,一年大約有8000公噸,怎麼回收處理?太陽能板壞掉之後,如何做到不破壞表面的玻璃面板,將玻璃面板完整回收,同時,又可以將裡面高價的矽晶片完整取出再利用?

群眾的美麗減塑│活動自備環保餐具愛護環境

2022-01-03

參加美食節,參加廟會,還要自帶餐具,你願不願意呢?

02_氣接何處?三接與藻礁的爭議|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2021-12-03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為什麼會落腳在桃園藻礁海岸呢?從一開始選址到環評審查,都充滿著種種爭議。

03_成長的極限 設下能源消耗的停損點|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2021-11-30

不管是再生能源或者是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都是將能源轉型的重點放在電源開發上,不過我們在管理電力需求、提升能源效率上,是否有做到相對的努力呢?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系助理教授楊宗翰表示,政府的規劃都集中在發電端,需求面的能源效率和節能被許多人忽略。 缺乏自產能源 人均用電卻是排名前八的矛盾 台灣98%的能源倚靠進口,但許多民眾卻不知道,這樣一個缺乏自產能源的島嶼卻是世界上排名前段班的用電大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