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賴冠丞
山椒魚的啟示|近山、敬山的距離
在遙遠的冰河時期,海平面遠低於現今的高度,有些生物因此得以從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等地,遷移到台灣。隨著冰河期結束,氣溫升高,高山成為牠們的庇護所。這些動植物被稱為冰河孑遺生物,包括我們熟知的櫻花鉤吻鮭,還有一般人相對陌生、屬於兩棲類的山椒魚。
台灣如何培訓搜救犬?|關鍵救命時刻的好幫手|赤腳英雄養成記
九二一地震發生的時候,台灣沒有搜救犬,這場地震,讓政府意識到搜救犬的重要,目前消防署與八個地方縣市都建立了搜救犬隊,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認證的有三十一隻搜救犬。牠們優秀的搜救能力,是如何養成的呢?
白蟻的祕密世界|你所不知道居家昆蟲
白蟻是大自然裡重要的清道夫,當牠們出現在家裡,卻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害蟲。有著驚人的繁殖力,縝密的社會性分工,對人們來說,卻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昆蟲。科學家們如何透過推動公民科學,聯手揭開牠們身上的奧秘?
金門螢光|芋頭田裡的光
黑夜中的點點綠光,為金門的夏日夜晚,帶來驚喜,也是螢火蟲繁衍新生命的重要信號。為了讓螢火蟲的光芒,重新點亮金門的夜空,一段藉由友善農法,推動棲地保育的故事,正在這片曾經的戰地上,悄悄綻放。
拍鳥成瘋的時代|生態拍攝倫理的界線
台灣興起拍鳥熱,人手一機,上山下海瘋拍鳥。為了拍到一張美照,各種手法紛紛出籠。於是各種反思與管制,不斷被提出,希望回歸初心,因為尊重生態,才會按下快門。
搶救名人故居|留下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
歷史名人故居,作為對於歷史人物的尊崇,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各國都會進行保護工作。在台灣,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湯德章律師故居,還有被奉為寶島歌王黃三元的家族老屋,都面臨開發拆除的危機。為了保護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民間發起搶救行動。
國土計畫大搶地|農地面積嚴重減少
國土計畫進入地方審議階段,在各縣市規劃下,不斷擴張城鄉發展用地,工業開發土地,嚴重減少農地面積。原本希望能重整國土秩序,卻被縣市視為最後土地劃分機會,形成一波搶地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