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冠丞

以廢轉能怎麼轉|固體再生燃料SRF 真的同時解決廢棄物又產生綠能嗎?

2024-01-14

台灣事業廢棄物產量居高不下,其中可燃廢棄物每年約有20萬噸的處理缺口。為了解決去化難題,政府推動將適燃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能源署指出,每一噸SRF大約可以替代0.86噸的煤,也能減少燃煤的使用。不過,SRF真的能同時解決廢棄物和產生綠能嗎?

【COP28】從巴黎到杜拜:1.5度C的期中考|檢視減碳成績單

2023-12-21

有史以來最熱一年的氣候大會在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這場會議有200多國領袖齊聚,近十萬人參與。今年大會是巴黎協定之後的第一次全球盤點,盤點世界各國的減碳進度。面對全球不及格的減碳成績單,這場會議會做出哪些決議?台灣又該怎麼回應?

終極搶救~力挽龍科三期生態衝擊|埤塘裡的動植物要搬去哪?

2023-12-02

桃園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開發範圍內有許多埤塘,住著許多不會說話的生物,相關保育團體紛紛展開搶救行動,希望能保住一些生機。

在南投的他們如何保護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找神隊友

2023-12-02

南投縣中寮鄉是石虎棲息熱點之一,以生產山蕉聞名。石虎喜歡在農田與森林間活動,因而陷入眾多危機,例如路殺、農藥、犬殺、棲地破壞等等,這些生存威脅有什麼解方?這裡的石虎,過得好嗎?

多懂你一些:人蝠之間|理解台灣蝙蝠的第一步

2023-10-28

「我們是看不到牠,認為牠不存在,連喜歡牠的機會都沒有。」黃金蝙蝠館館長張恒嘉說。一襲黑衣,以夜色為保護色的蝙蝠,是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的生物,也常常因為不理解,不小心傷害到牠們。人與蝙蝠,相安無事的第一步,是理解。

斷根迫遷?龍科三期擴建案

2023-10-07

秋季日頭依然熾烈,總統府前,內心煎熬的居民高舉標語,「反徵收、護家園」。他們抗議的是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2022年11月3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國科會啟動計畫,由竹科管理局負責。居民朱雪枝難過的問:「官員大筆一揮,有多少家庭要支離破碎?」

湖心映危機|搶救靜水型原生魚

2023-09-10

來到湖邊,人的心很容易靜下來,但池水中,台灣的原生魚不平靜。生活在埤塘的靜水型原生魚,遭遇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外來種入侵等多重威脅,有一群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搶救生活在埤塘的台灣原生魚。

塌陷的民宅,一樓已消失,只看到鐵窗扭曲變形。畫面來源/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大直街民宅塌陷事件|危老建物變身中容易被忽視的環境風險

2023-09-10

9月7日晚間八點多,一場工安意外,讓台北夜晚不平靜。 台北市中山區「基泰大直」建案(地上12層、地下3層)進行地下室開挖工程,造成鄰近民宅嚴重傾斜下陷,房屋陷下的畫面迅速傳遍網路。北市府統計,大直街94巷有7棟民宅受災。為了安全起見,市府進行預防性撤離,目前共撤離201戶約464名居民,每戶發給6000元急難救助金,並協調13間旅宿、144間房間來安置居民,提供住宿至9月11日(...

淡海新市鎮土地用途之爭|重返自然還是轉為產業用地?

2023-09-09

流經新北市淡水區的公司田溪,在出海口北側,有片填海造陸的土地。一半已經用作水資源中心,另一半原本規劃作為焚化爐用地,但閒置至今。營建署規劃將焚化爐用地變更為產業專區,部分居民認為不妥。這塊向大海要來的地,用來做什麼才是最佳方案?

丹大林道之結|觀光?保育?部落生計?能不能找出共存之道

2023-09-04

過去封山近十年的丹大林道,到2019年開放山友徒步入山,2022年開放動力兩輪入山,2023年則全面開放,不再做人車的管制;意味著只要有申請入山證者,你可以用你想要的方式進入到丹大林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