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未能補注南部水庫 曾文水庫蓄水率持續下探
長期不下雨,曾文溪河道已經乾枯,河道上進行疏浚工程。河道乾枯,連帶讓水庫無水可蓄,三月的曾文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庫容量僅剩21%,四月底降到6%,南部地區水情告急。
高雄市仁武區的觀音湖,又名總督埤,幾乎完全乾枯,魚類大量死亡。沈福雄常在觀音湖散步,種樹幫助綠美化,遇上沒有埤水可用,只能載水來澆灌。
延伸閱讀》當百年大旱成為常態?無法逃避的水難題
南部缺水持續乾旱 農業、生態都受災
台南市楠西區的梅嶺,許鴻文接手家族梅園,二十多年前轉型有機,種出品質良好的梅子。有機經營恢復生態環境,許鴻文在梅園附近,找到一處營火蟲棲地,苦勸地主放棄噴灑農藥,進行棲地管理,終於開創知名的梅嶺螢火蟲季。但是大旱年代,土地乾燥,嚴重影響螢火蟲生長。
天不下雨,失去水源,就必須靠保水,台灣的山區與地層,都是重要的蓄水場域。台南新化林場場長吳佾鴻說明,茂密的林區,落葉如何成為保水關鍵。山林保水,源遠流長,讓新化林場兩口埤塘,在大旱時期,依然保持滿水位。
新林林場除了種植九十公頃的桃花心木林,山區更有廣達三百多公頃的次生林地,涵養大量水源,讓虎源溪終年不乾,維持溪流與濕地的自然生態,生物不致乾死。連帶補充下游虎頭埤水源,保住南部重要的農業用水,證明森林保水的重要性。
營造濕地環境 固沙、保水也是救水方案
屏東因為缺水,開始在高屏溪沿岸開井抽水,接管輸送高雄,引發爭議。如何保存高屏溪的水源,成為各方討論的問題,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在高屏溪長期進行揚塵抑制工法,形成巨大保水空間,蓄積將近10萬噸水源。蓄積的地表水,同時也補注地下水源。
在河床高灘地上,種植有大量狼尾草,做為固沙之用。乾枯河床挖出水域,旁邊種植植物,形成一個濕地環境,讓生物在乾旱河床,有個挽救生態的避難空間。第七河川局副局長黃傭評表示,河川局從過去的防洪,到現今大旱時代的保水,一些思考和工法都在改變。
根據氣象局統計,2021年台灣平均年總雨量為1997毫米,算是多雨之國,但是雨季集中,河川陡急,蓄水不易。透過完備的國土規劃,以及長期的管理規劃,讓山坡保水與地層蓄水,成為台灣救旱的永續行動。
延伸閱讀》枯旱之城:抗旱,怎麼辦?
延伸閱讀》旱澇並存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