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手開進森林,植物被鏟除,綠色的山變成一片死黃,住在森林裡的各種生物開始逃命,鳥振翅飛走,但走太慢的昆蟲、青蛙或不能動的樹和小草,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不是小朋友童話故事裡的場景,而是湖山水庫興建,對當地生態的衝擊。
湖山水庫在環保團體多年抗爭下仍然動工了,為了取得水資源,生態環境又再次被犧牲。在水利署的計畫時程中,湖山水庫的興建一延再延,因為水庫內有珍貴的八色鳥棲息而引發爭議,在保育措施核定後,水庫興建似乎已無後顧之憂,想不到,卻因為裸露面積超過環評報告書中的800平方公尺,會造成揚塵的問題,環保署對中水局開罰50萬,並限期在九月三十日前改善,否則不排除勒令停工。
環評報告書是開發單位所提出的,但在水庫開發過程中,最重要壩體的部分,開挖面積動輒好幾公頃,中水局在環評報告書中的承諾,根本是做不到。雖然中水局正緊鑼密鼓在裸露地覆蓋黑網與植生,但能否避免勒令停工的命運。
湖山水庫掀起開發與保育的爭議,最後雖然是開發單位獲勝,但也承諾花費兩億元在保育上,減少開發過程對生態的衝擊,究竟做真的?還是為了取得開發通行證的手段?我們一併檢驗。
側記
採訪過程,聽各方意見與看法總是會有些感觸。工程界與保育界的語言似乎難有交集,施工單位的工程人員不免抱怨,工程進行要顧及生態的困難,而民間團體則認為開發單位所做的保育措施是作假的。工程要求進度,希望盡早完工,而保育,是要給時間進行相關研究調查後,才能擬定做法,然後進行開發。湖山水庫因為民間團體在保育措施核定的過程中作監督,算是大型開發案中,開發單位被要求做最多保育相關調查與做法的一個開發案,當我們社會對於保育的重視不夠,工程人員的生態素養不足,工程開發要兼顧保育似乎還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