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之國

採訪 蘇志宗
攝影 朱孝權 葉鎮中 張國樑

在台灣的國土開發上,最常被冠上「人定勝天」四個字的,恐怕就屬西海岸的海埔新生地了。早期這些海埔新生地多半被用來開闢魚塭,打造所謂的養殖王國,最典型的例子就在雲林;近十年來的海埔新生地則多半被用來開闢工業區,打造私有企業的重工業王國,最典型的例子一樣也在雲林。

在台灣的國土開發上,最常被冠上「人定勝天」四個字,恐怕就屬西海岸的海埔新生地了。無論是高雄的南星計畫,還是雲林的離島工業區,這些曾經被人們寄予厚望的土地,正漂泊著許多令人不堪回首的故事。

早期這些海埔新生地多半被用來開闢魚塭,打造所謂的養殖王國;而近十年來的海埔新生地則多半被用來開闢工業區,打造私有企業的重工業王國,這些最典型的例子都在雲林。

雲林縣為了配合過去政府推動養殖王國的經濟政策,曾利用濁水溪堆積出來的海埔新生地,大力推廣牡蠣、文蛤以及虱目魚的養殖,成為台灣最大的養殖專業區。但幾年後,政府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和進行輔導動作,卻另外建設兩個大工業區。

不過在台灣所有人為的海埔新生地中,用途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位於高雄市南邊的「南星計劃」,因為這個計劃真正的目的並非為了填海造陸,而是為了丟置營建及工業廢棄物。所以截至目前為止,南星計劃的土地究竟會被導向何種用途,仍是個未定之數。

如果過去,政府就充分了解每一塊國土的特性,並懂得從國家整體的土地利用來思考,那麼高雄市可能就不需要南星計劃,更不可能發生紅毛港慘遭限建四十年的悲劇。

集數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