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澎湖

採訪 郭志榮
攝影 陳志昌

朝陽緩緩從海平面升起,晨曦中的澎湖,伸出雙臂歡迎旅人。但是觀光浪潮,卻逐漸將她淹沒,澎湖不再是旅遊珍珠,反而成為生態淚珠。嚐到反噬惡果,澎湖人朝向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之旅前進。

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有座寬闊的金黃沙灘─隘門沙灘,遍佈貝殼沙與珊瑚石,灘地緊接著生機澎渤的綠色潮間帶,碧藍海下藏著美麗的珊瑚群。這座美麗沙灘,在居民的合力維護下,從颱風手中搶救回來,讓澎湖的風景有著不同的面貌,打破以往上而下、劃地式的風景開發,讓觀光、生態與當地居民產生和諧共處的境界。

在澎湖從事旅遊業三十多年的王先生,道出澎湖三十年的愁與美。 他說,早期旅遊澎湖時交通不便,遊客並不多,大概從民國五十多年開始,澎湖才開始湧入遊客。在那個務農的年代裡,旅遊內容以人文的進香拜拜為主,自然的觀光景點幾乎沒有。他笑著說,那時的澎湖,還要什麼特定旅遊地點,海邊隨便一站,都是美景。

到了六、七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台澎輪開航、飛機班次頻繁,開始出現公司行號的自強活動,以及救國團舉辦的夏令戰鬥營,澎湖旅遊極盛一時,一到夏天,島上充滿人潮,每個人都要看澎湖的自然風光,鯨魚洞、風櫃口等旅遊地點,一一被開發出來。 

轉到八、九O年代,澎湖的旅遊熱潮,幾乎成為年輕學子的天下,踏浪、水上活動、潛水、離島探險等年輕人的玩樂方式一一出籠,讓澎湖蔚藍的海洋,金黃的沙灘,提供年輕人一個歡樂的烏托邦。 

這樣的旅遊形態,讓王先生看出危機。他說,澎湖的美一直在消失,許多美麗的自然景物,在一波波旅遊人潮後消失不見,從現今旅遊者的眼中,已看不見往昔驚豔的光芒。 澎湖不再是旅遊的珍珠,反而成為生態的淚珠。 澎湖的生態環保團體,看到這樣的危機。他們瞭解維護澎湖的生態之美,才是讓澎湖吸引遊客的真正動力。 

然而生態旅遊出現,宣告一個旅遊新世紀的開展。旅遊不僅成為一種生活上的放輕鬆,在深入、體驗般的瞭解後,旅遊者或者提供旅遊者,學習尊重自然、關懷大地,能夠妥善地對待美麗又脆弱的生態環境,讓旅遊在輕鬆的面貌之後,有著嚴肅的意義。

地點
集數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