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永平不老街|九二一災後重建
兩年前921地震後,這條中寮鄉昔時最熱鬧的老街,有九成房子倒塌,死傷慘重。有人拿著相機,幾乎拍不下去。當時,一群中原大學的師生來到永平街,決定利用這樣的機會,改造這條老街的風貌。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學會了如何與專家溝通,有的甚至變成了專家,更重要的是,這條老街整建的過程,也改變了中寮鄉民對地權的觀念。 中寮鄉位於南投縣的中西部,外來團隊習慣將中寮鄉分為北中寮與南中寮,北邊以樟平溪為主要河川...
【白冷圳】上水的希望|921地震後的修復
從台三線省道轉往谷關的路上,可以清楚看到一整片突起的台地緊鄰著大甲溪畔,這就是新社台地,台中縣新社鄉就位在這片台地上,沿著大甲溪,順著中橫公路繼續向東行,約莫過了十幾分鐘,就進入和平鄉的白冷高地,大甲溪在這裡成就了兩則水的故事。一則來自北岸的天輪發電廠,大甲溪沿岸的五座發電廠都由這裡控管,另一則來自南岸的天輪村,白冷圳的傳奇就從這裡開始。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悠遊美麗島|不同山海環境的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的興起,象徵著新旅遊時代的來臨。從太魯閣國家公園、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到阿里山茶山部落,不同型態的生態旅遊點,有的正面臨政策上的困境,有的在居民的自發行動下有了新的希望。生態旅遊的發展,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與經營。邀請您一同來悠遊美麗島。
大地的眼睛|布農族傳統狩獵文化
在與漢人交易尚不普遍的時代,台灣原住民主要的肉類來源,便是來自於狩獵所捕獲的動物。一直到今天,布農、泰雅等原住民族,還是保留著狩獵的傳統。為了要成為一個好的獵人,布農的孩子從小就要跟著Dama〈父親〉在山林裡學習各種知識,除了要有在山中生存的基本能力之外,也要懂得動物的習性,能夠輕易地從動物的路徑、糞便等線索掌握動物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