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山村一日|檳榔變綠林

2000-08-21

南投中寮鄉和興村,這個位於南投山區的小村落,在經過地震重創之後,驚覺到他們所面臨的,不只是漫長的重建工作,更是農產品的沒落,以及WTO迫在眉睫的衝擊。他們喊出「檳榔變綠林」的口號,成為臺灣第一個具有自發性造林企圖的農村。 然而,在工業發展下被遺棄的農業,以及在經濟成長中被犧牲的土地,都能夠重獲生機嗎? 山村的一天,有人快樂,有人悲傷;有人靜默不語,有人充滿希望。一個地震後回到家鄉的青年,...

尋根

2000-07-24

早上8:00,雙龍國小的校門口昇起了白煙,布農族小朋友高吭清脆的歌聲從教室裡傳出來,揭示著畢業典禮已經開始。一早,村子裡的老人、家長、小孩全都聚集在這所學校,老人們穿著傳統服裝坐在台階上,聊著傳統、哼著族裡的歌謠,為的是能在畢業典禮時將古老的傳統傳承下去....

布農

2000-07-17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一個布農族的部落,百年來布農族的祖先,翻過中央山脈、沿著濁水溪,定居在信義鄉。順著河由水里鄉進入民和、地利到雙龍,驅車沿街雙龍村,可以感受到雙龍村仍試圖保存著布農族的傳統文化。

在子孫的土地上

2000-07-10

日月潭南方的部落潭南,族人百年來賴以為生的森林,歷經日人與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無限制的砍伐,五十年裡,森林變成檳榔樹與滿山攀爬的龍鬚菜,變形的山林在九二一之後成了光禿的破碎的土坡,昔日族人的生命之泉─好蘭溪,也在不經意的當頭乾枯了,一部潭南產業發展史,也是一頁台灣林相死亡記錄,更是台灣環境的縮影。

如是生活 如是Pnag-cah

2000-05-01

Pangcha是阿美族語『阿美族』的意思,阿美族阿公Lekar makur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頭目,我們跟著阿公的腳步在山林間穿梭,儘管阿公已經信奉了耶穌,但是阿公仍舊秉持著傳統獵人做法,阿公說看收穫成果之前,他都會先竹占,竹占的竹子是很重要的,阿公說要找尋不曾被跨過或是被撒尿過的竹子,也不能是被砍過再長出的,找到竹子做好準備工作後,他就開始竹占,問問Mialaw看今天設置的陷阱有沒有獵物,...

三月的禮物

2000-03-13

春回大地的三月,到處充滿生機,阿美族人在黑夜中行走到海邊,拿著手電筒,在岩石上找尋蟹類及其他食物,這是海的禮物,是阿美族的珍饈。烹煮過後,在門口映著夜色喝著酒享受鮮美食物,是阿美族的簡單又純樸的生活寫照。在阿美族的生活中,上山採箭筍、溪邊撈綠藻、海裡捕魚捉蝦,用水烹煮或加鹽醃漬,都是取攫自大自然,是大自然贈與的禮物,本集呈現阿美族人如何與自然和相處之道。

猴祭

1999-06-28

自古以來人和猴的相處模式,似乎因為同屬於靈長類,而顯得相當的多樣化。只要是有猴子的地方,當地的文化也就或多或少地,會跟這種聰明的動物扯上一點關係。

海的子民

1999-01-24

61歲的徐水新,看守燈塔35年,他一如往常地走入這座歷經115個年頭的屏東鵝鑾鼻燈塔。這一天是民國88年1月13日,距離退休的日子只剩兩天。按照經驗,今天該在傍晚的五點二十六分開燈,位居台灣尾端的鵝鑾鼻燈塔,讓這位看守燈塔的老人家看盡了台灣海峽的日落,太平洋的日出。夕陽西下開燈,朝陽東升關燈,這是看守燈塔的基本法則。 春天,黎明時分。東海岸的磯崎灣,舉行了一場開放式的阿美族海祭,不分種族、...

漁季不再來

1999-01-03

在天氣不錯的日子,台灣東海岸的阿美族(Amis)老人乙勒(Yilo)總會習慣性的到緊臨部落的河口為當天的三餐打幾條新鮮的活魚,但是近幾年來,這個延續部落生命數百年的河海交界處已經愈來愈難抓到魚了,而就在這一年(1998年)冬天,台灣西海岸盛行了四百年的烏魚(Mullet)季節,也突然失去了往年的盛況,海洋資源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本片將從台灣漁業發展的各種病態,以及原住民與海共生的原始觀念來探討和反省海洋資源急速枯竭的全球性議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