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植物」相關報導
《荷蘭系列報導》荷蘭農業下一步 科技是糧食危機的唯一解方?
先進的科技,日趨精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會是解決人口爆炸、糧食危機的解方嗎?當無人機、農業機器人和電腦環控設施越來越普及,農業的本質,和務農所需的專業,是否也需重新定義?即使在農業科技首屈一指的荷蘭,農民和消費者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樹 田-創造林下經濟的另一種可能
台灣擁有大約219.7萬公頃的森林,當中估計有27萬公頃是生產性的人工林,這些人工林,有些鄰近山村,有些位在私有地上,如何善用人工林底層,種出更多經濟收入呢?林業試驗所的專家,正透過系統化的試驗,研究如何妥善利用生產型的人工林,讓林下經濟可以發展出不同模式,他們是怎麼做的?
留住未來木-台灣杉人工林的故事
悠揚樂音,像是音符在跳舞,主角是全世界唯一以台灣杉製作的小提琴。6月1號這天,農委會林試所在台北植物園舉辦一場「仁者樂杉」活動,介紹從日本引進的「中層疏伐」技術,也展示六龜研究中心用這個方式取材的台灣杉製品。
腊葉館的秘密|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
台北植物園裡,有棟將近一百歲的老房子-腊葉館,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台灣植物的寶庫。百年來在台灣山林、濕地、海濱,曾經怒放的野花、茂盛的枝葉,都曾被靜靜珍藏在這裡。五十萬份的植物標本,一件件層層疊疊,埋藏多少台灣自然環境的密碼?又見證多少偉大探險家傳奇的人生?
重拾自然|新竹紙寮窩的手工竹造紙工藝
竹子、藺草,以往鄉間隨處可見的植物,先人運用巧思,廣為運用在日常生活。然而追求效率、便利的現代社會,大量塑膠產品攻城掠地,我們逐漸失去運用自然植物的能力,也帶來更多不可解的環境災難,如今,能不能有機會,再度和自然共存…
野菜新勢力|阿美族野菜復興運動
幾千年前,神農氏為了醫治疾病,親嘗百草,現代的神農氏,則藏身在部落鄉野田間。當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野菜抗逆境、抗蟲害的特性,逐漸受到重視。從田間到餐桌,一場野菜復興大業,正在進行…
消失中的青草文化|傳承老祖宗的智慧
路邊看似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在懂得辨識植物的採藥人眼中,有著不同的妙用,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當過度採集,噴灑除草劑,讓被認為有保健功能的民俗植物,在野外幾乎消失。隨著時代演進,年輕世代對這些植物越來越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