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動物」相關報導
別讓陸蟹少子化|護送陸蟹媽媽安全過馬路
少子化,引起台灣社會深刻恐慌,其實,不少在海岸生活的陸蟹,也面臨相同問題,牠們不是不想生小孩,而是抱卵的蟹媽媽,不一定能抵達產房、順利臨盆。人工設施的阻隔,車輛造成的路殺,成為陸蟹降海釋幼的終極挑戰,有一些人在想辦法…
跟著溫度搬家~山椒魚記事(2017新版)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 ,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當白海豚遇上風機|離岸風電影響海洋生態
二月底冷鋒面才剛過境,台大鯨豚研究室團隊從台中港出發,以Photo ID的研究方式,拍下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的照片,用來辨識不同個體進行相關研究,從2006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十一年。
微光世界-螢火蟲大復育
暗夜中,一閃一閃發亮的螢火蟲,帶來美麗影像,也帶來美好想像,讓賞螢活動成為生態觀光。觀光經濟背後,連結著環境復育與社區再造,讓很多改變的願景,寄託在復育行動上,希望微弱螢光,發出巨大能量...
都市蜂潮│在自家陽台養蜜蜂
繁忙擁擠的都市裡,不只人類為著工作而忙碌,有些人家中的陽台邊、頂樓上,也有一群又一群小蜜蜂,辛勤的四處採蜜。很多人會好奇,都市中真的養得活蜜蜂嗎?也有人擔心,這些蜜蜂會不會傷害鄰居?有群都市中的養蜂人,正在悄悄改變原本冷冰冰的水泥叢林。
椿象與小蜂|以蟲剋蟲防治有解
團抱在樹枝上,看起來融為一體,荔枝椿象有個很好的保護色,牠們對台灣原生植物來說,是陌生且帶來傷害的。嚴重危害無患子科植物,成為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外來害蟲,除了用藥防治,今年有個壓低荔枝椿象數量的新方法…
草原隱士的危機|台灣草鴞
傍晚時分,草鴞即將開始活動前,跟著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走在草鴞曾用來繁殖的草生地邊緣,從種種的蛛絲馬跡,來研判是否仍有草鴞利用棲息。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說,台南、高雄偏遠丘陵地山區,因為地廣人稀,對草鴞的干擾比較少,是最適合草鴞棲息的環境。
大武部落好雞會|在森林裡養出優良好雞
2009年八八風災後,經過漫長的時光,許多部落面臨重創,不斷找尋新生機會。屏東縣霧台鄉的大武部落,在堅守原鄉的信念下,重回部落土地,回歸傳統生活,種出原生作物,養出優良好雞,一步步走出部落新希望。
201702【春節限定-生態繪】台灣野外雞
雞年到,不免俗的,我們也要推出每日一『雞』,不是桶仔雞也不是鹹水雞或椒麻雞,而是野外的雞。 一般人熟悉的雞屬於雉科物種,在台灣可以看到的雉科動物,主要是帝雉、環頸雉、藍腹鷴、深山竹雞和竹雞等五種,都是台灣珍貴的野外雞。 除夕這天我們來介紹,聽名字就很霸氣的“帝雉”,春節期間,大家應該都很有機會拿到新鈔,可以趁這時候好好欣賞上面的圖像, (不是四個小朋友那一面,好~翻過來),看到沒?在玉山下有一隻英姿煥發、有著長長尾巴的就是帝雉,帝雉是台灣特有種,喜歡生活在中高海拔山區,個性謹慎、易受驚擾,艷麗的羽色,讓牠面臨盜獵壓力,在1966年被列入瀕危紅皮書。目前在國家公園等地區的帝雉族群狀況穩定,但其他山區的帝雉隨著棲地開發、人類侵門踏戶下,適合野生帝雉生活的棲地和繁殖範圍已經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