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山林」相關報導
惡地之村馬頭山|集眾人之力護家園
2020年6月21日星期天,正值盛夏,太陽早早就爬上山頭。位於高雄市台28線旁的馬頭山腳下,出現了一群婆婆媽媽,他們有人炒料、有人包餡,所有人忙得不亦樂乎!大家要共同完成的,是在地的傳統美食草仔粿。草仔粿的餡料由竹筍、絞肉、花生粉、紅蔥頭,和芹菜混和拌炒,就像一個社區由許多不同的人組合而成,各有專長又合作無間。
上山轉大人|一場不一樣的畢業旅行
雖然是遺世獨立的特偏小學,但是高雄市六龜區的新發國小得天獨厚,學校的27位學生,與大山為鄰、大河為伍,深受大自然眷顧。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下,因為只有六個畢業生,群聚風險低,畢業旅行也不用被取消。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野火後的新生】 災後重建
2019年夏天,規模超越以往的森林火災,襲擊了澳洲大陸。這場災難,讓澳洲民眾警覺到,氣候變遷不是未來的預言,也開始反思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從最先進的科技,到最古老的生態智慧,從外在家園,到個人身心的重建,澳洲人如何在災難之中,找尋希望?
山貓森林的里山夢|集資買下山林守護自然棲地
山中的小屋,舉辦著小小股東會,每個人領到土地權狀,成為山林的主人。他們不是要買地開發,而是透過群體力量,以環境信託的方式,保護自然,打造山貓森林的里山夢。
【文化燃燒背後的涵義-專訪原住民文化推廣者丹.巴伯】
前言: 2019年12月,距離雪梨市區北方約兩小時車程的獵人谷,受到嚴重的森林火災襲擊。不過,這裡卻有一片位於山林間的小屋,奇蹟似的毫髮無傷,逃過火劫。這些小屋是人稱「菲爾叔叔」的菲爾.謝伯德(Phil Sheppard)所搭建的,菲爾雖然不具原住民血統,他卻十分愛好原住民文化,因此在獵人谷的山間,成立了一處營地,經常舉辦原住民文化的學習營,吸引海內外的人們來參與。 5年前,菲爾邀請委拉祖利(...
【燃燒中的澳洲系列報導-專訪雪梨皇家植物園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前言: 位在雪梨市區西邊,距離約兩小時車程的藍山地區,是許多觀光客會造訪的人氣景點。然而,在2019年到2020年的野火季中,這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遺產,有高達80%的範圍都受到野火的衝擊。為了瞭解野火對森林的衝擊,雪梨皇家植物園的研究主任,也是首席植物學家,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Dr. Brett Summerell),帶著我們走訪藍山園區外圍一片遭受野火襲擊的原始林;同時,...
夢想自然谷|地主捐地復育森林
從廢耕果園到森林,從私有土地到台灣環境信託首例,位在新竹縣芎林鄉的自然谷,地主主動捐地復育森林,過程經歷哪些挑戰?成立信託距今八年多了,自然谷有哪些變化?
殼斗科植物的守護人|攀樹採種延續山林生命力
像是穿著舞衣的捲斗櫟、有如戴著毛帽的青剛櫟、充滿尖刺的火燒栲,一顆顆不同種類的殼斗科植物種子,外型特殊美麗,吸引目光。台灣約有四十多種殼斗科植物,但是在氣候變遷、棲地減少,以及過度採集的影響下,面臨生存問題。一群人展開守護工作,希望讓種子長成大樹,豐富山林的美麗生態。
搭一座理解山林的橋──我看《檜木林》與《神殿》
1896年,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撫墾署署長齊藤音作組團欲攀登玉山主峰,卻誤登玉山東峰,隨行的林學博士本多靜六採集了第一份紅檜標本,將近八十年的台灣檜木砍伐史就此揭開序幕。1899年,阿里山作業所嘉義出張所書記石田常平,在阿里山發現一片由紅檜、扁柏組成的巨木林,歷經二十多年砍伐後,1935年日本政府在阿里山設置一座樹靈塔,有研究者指出,設置樹靈塔主因並非懼怕樹靈作祟,而更有可能是1934年日本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