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轉大人|一場不一樣的畢業旅行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許中熹

雖然是遺世獨立的特偏小學,但是高雄市六龜區的新發國小得天獨厚,學校的27位學生,與大山為鄰、大河為伍,深受大自然眷顧。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下,因為只有六個畢業生,群聚風險低,畢業旅行也不用被取消。

2020年4月29日一早,六年級的孩子們,坐上校長、老師的車子,目的地是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一般人的畢業旅行是走觀光景點、名勝古蹟,新發國小卻走上扇平林道,參觀碎石陡坡和斷垣殘壁。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文智一看到孩子們,張開雙手歡迎。「小朋友,歡迎來到這片崩塌地。我們台灣因為地質太年輕了,雨水又多,所以高山容易發生崩塌,我想問問大家,崩塌好還是不好?」

2009年發生的莫拉克颱風,帶走三位新發國小的孩子,對新發國小來說,崩塌當然不好,不過這場畢業旅行有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提供孩子不同的視野,重新看待山林災難。林文智給孩子們一個思考的起點,他說:「莫拉克颱風發生後已經第十一年,崩塌地上長的這些樹,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就是森林裡的各種樹木開花結果後,從樹上剝落的種子。數量之多難以想像,就像一個種子銀行,也稱為『土壤種子庫』」。

崩塌地上長了許多新生的植物,昭和草的種子小而輕巧,方便移動,只要飛到適合的地方,就能落地生根,這正是崩塌地先驅樹種的特性。扇平林道上的先驅樹種,除了昭和草,還有在現場長得最高的羅氏鹽膚木、葉子狀如盾牌的血桐,和強勢的外來種香澤蘭。

這些植物叫做先驅樹種,也被稱為陽性樹種,它們耐旱、喜歡陽光,生長速度很快,是第一批進駐崩塌地的優勢植物。2017年春天,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開始研究崩塌地,發現各種先驅樹種的苗雖然很小,根卻很長,其中以山芙蓉的根苗比最大,可以高達22倍。

畢業生的人數不多,但支援導覽的專家卻不少,除了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當地的田野藝術家吳憶萍,也加入戶外課程的解說行列。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崩塌地,林試所邀請吳憶萍創作了一本《森林魔法師》,也在畢業旅行中派上用場。為了呈現山黃麻的根苗比,繪本不只跨頁還加頁。吳憶萍也將六龜人在莫拉克颱風時的共同記憶,一筆一筆畫入繪本中。

現地解說、繪本導讀之後,新發國小還準備了以人為棋子的大富翁遊戲給學生體驗。只要發生崩塌,先驅植物就有機會成長,成長有利條件包含陽光、水和時間,而山豬、山羌和蟲蟲危機,都是成長逆境。山芙蓉這組運氣最好,遇到下雨長得最快,順利成為大樹。山黃麻這組運氣最差,總是遇到山豬,無法順利成長。

為了感謝師長的教導與照顧,六位畢業生特地擺上茶席,要好好請老師們喝一杯,六龜在地的原生種台灣山茶。

山茶茶藝課是新發國小的校本課程,孩子們卻從來沒有上山看過山茶樹,這次畢業旅行,林試所特別開放一小區茶園,讓孩子們體驗摘茶樂趣。平常都是在學校看孩子泡茶,這是校長第一次看到學生,摘到人生親採的第一把山茶,身為人師,李建德的內心非常感動。

他說:「這是孩子們第一次上山採茶,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山茶的生長地。我看到孩子們驚呼,『哇!原來山茶可以長這麼高,原來山茶是喬木不是灌木,原來自己親手去摘,是如此有成就感!』我很高興,小孩可以親手去拿山茶,去體驗、去聞、去揉,甚至放到嘴巴享受它的甘甜苦澀,其實這是非常直覺的感官體驗。」

林試所的夥伴還和田野藝術家,聯手帶學生造訪山徑,一探早期六龜的森林產業史。像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可以從金雞納樹提煉奎寧,對付瘧疾,而早期的漢人,則是入山砍樟樹取樟腦油,奠定了六龜的發展基礎。

畢旅結束前,李建德帶著孩子上山祭拜土地公,並為所有畢業生頒發「警備道攀登完成紀念書」。他強調,「我們拉到扇平這裡來辦畢業旅行,對小朋友有很重要的意義,他們會覺得這片山區也是校園、更是家鄉。過去我在市區學校服務,從來沒有這種體驗,這次才真正體會,這真的是一場很棒的畢業旅行。」

新發國小六年忠班導師黃姝妍表示,這些孩子曾對她說,他們都聽過土石流的聲音,那些印象深刻地存在生命記憶中,並伴隨著孩子長大。「所以我覺得這些活動課程,是把環境變遷與人的命運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重新有機會思考,災難不一定只有不好,背後還有森林的更新與人的成長。」

林試所指出,過去曾有多位學者研究,在面積一平方公尺、深度三十公分的土壤裡,會有兩千到兩萬顆種子。吳憶萍畫的繪本裡,故事的最後,是明亮柔和的彩色,各種生物在森林中快樂生活。回到學校,學生們照舊量體溫、打掃、上課,一切好像又回到日常。雖然畢業旅行已經結束,不過孩子們的人生旅程才正要展開,他們跟崩塌地的種子一樣,期盼陽光和雨水到來,也已經準備好,要接受時間的考驗!

集數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