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相關報導

故鄉。林田山

2006-09-11

花蓮林田山以社區的力量,創造的昔日風華,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但是社區內的居民,最近卻因為國有財產收回的政策,被迫遠離家園,離開他們居住長達半世紀的家鄉。

反思國家公園

2006-07-03

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原本是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為主,但是在因應旅遊浪潮下,常常是側重遊憩功能,忽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的責任,讓生態面臨危機、文化遭到破壞,大演本末倒置的荒謬劇。

大自然的教室

2006-07-03

陽光從茂密的樹林間,輕輕的穿透過來,耳邊圍繞著蟲鳴鳥叫的交響樂,深深的呼吸一口自然的空氣,感受到植物的花香與青草香,在這片森林中,有一間非常特別的教室。

紅檜與高麗菜

2006-06-12

每次車行台七甲線沿著蘭陽溪而上,不論是河川地、路旁的邊坡或是台地,放眼望去全是高麗菜的天下,而數以萬噸的農藥、肥料每年就這樣流進蘭陽溪。高冷蔬菜是山區部落的經濟命脈,卻也帶來環境的衝擊,最直接的就是撲鼻而來的雞糞臭味與到處飛舞的蒼蠅…。

守護松鶴林場巷

2006-06-12

七二水患重創松鶴部落,在國人投以高度關心後,才發現位於松鶴上方,竟然保留一大片台灣林業歷史的珍貴遺址,這處林業遺址,半世紀來就隱身在山林之中,彷如一座消失的桃花源。

茂林曲流探密

2006-05-08

群山圍繞的高雄縣茂林鄉,象徵魯凱族群生生不息的氣息,濁口溪橫貫整個鄉,溪流的下切力強勁,不僅是魯凱族人的生命之泉,也像一把鑿子,雕琢出茂林曲流合抱,蜿蜒如縷的河谷地形。

誰的國家公園?

2006-04-03

在成立國家公園二十多年後,面對來自居民生活、遊客觀光、物種生存以及開發建設四種影響國家公園發展的要素,我們不禁會問,種種角色衝突之後,究竟是「誰的國家公園?」

最後的桃花源|國家公園與原住民的愛恨情仇

2006-04-03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著,十幾二十年來大小衝突不斷,其中尤其是東埔,更曾經發生過一些衝突事件,像前任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張和平處長很努力做了很多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但卻因為一句酒後失言「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引起東埔原住民強烈不滿而下台,究竟東埔與玉管處之間的關係該如何解決?

大自然的教室

2006-03-09

陽光從茂密的樹林間,輕輕的穿透過來,耳邊圍繞著蟲鳴鳥叫的交響樂,深深的呼吸一口自然的空氣,感受到植物的花香與青草香,在這片森林中,有一間非常特別的教室。

上山下山難

2005-09-19

當國土復育成為環境生態的救急藥方,一個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在偏遠山區面臨巨大的阻力,在新法未立、舊法懈怠下,山林生態的民宿違建與農地濫墾更加惡化,居山的民眾在天災年年來襲,面對上山家園殘破、道路難行,下山遷村無望、生活不易的情形下,徬徨的不知未來……

守護台灣|人類利用下的環境改變:山坡地超限濫墾、外來種入侵、自然海岸消失、河川污染嚴重

2005-04-11

守護台灣之山林篇 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乾熱的氣流在這裡沉降,造成這個區域長期乾旱缺雨,因此回歸線通過的地區,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沙漠或是乾旱的草原。但台灣卻是回歸線沙漠帶上,一個美麗的意外。歐亞板塊在此交疊出中央山脈,高山將水氣攔截,在海拔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公尺之間形成了霧林帶,這是台灣天然的水源庫,也是島嶼生靈的命脈。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從1912年起到1970年為止,...

獵人的現代組曲

2005-03-14

林淵源是玉山國家公園出色的巡山員,曾帶著動物研究者上山進行黑熊研究多年。如今常常帶著部落孩童回到舊部落,講述山林古老的傳說。 陳中信是林務局的臨時員工,曾與研究生一起走遍大武山,翻山越嶺三年,只為追尋雲豹的腳蹤。 全公道在部落經營生態休閒農場,他的夢想是讓更多人看見老部落巴庫拉斯與七彩湖的美麗。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曾是優秀的獵人。憑藉著獵人對山林的熟悉、對生態的了解,將古老的知識轉化為現代專業的才能。傳統的狩獵文化究竟能否在現代開創新的可能呢?他們的故事或許是一個起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