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中市」相關文章
動物收容所新模式~鄰避到鄰愛|零撲殺後的收容現況
台中市后里區,一棟白色的圓形建築,這是台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2021年4月開幕啟用,兩億元公帑打造的五星級收容所,是一種浪費嗎?每隻狗符合了動保法規定五平方公尺的空間,那麼可以收容幾隻狗呢?零撲殺政策之後,面對收容爆棚的壓力,有什麼策略聯盟,來增加收容量?從鄰里避之唯恐不及的鄰避設施,到社區辦活動的好場地,后里動物收容所做了什麼?
火山浮石重生記|尋找再利用的可能性
還記得從2021年11月底開始出現在台灣沿海的火山浮石嗎?經過兩個月不間斷打撈,現在北海岸的漁港,隨處都能看到一袋袋堆置的火山浮石。這麼大量的火山浮石,到底該往哪裡去?
解除溪流緊箍咒|還給河川自然面貌
台灣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急,地質活動活躍,時常受到地震、颱風侵襲,加上氣候變遷下,旱澇趨於極端,許多小溪平時僅有涓涓細流,遇上大雨就形成滾滾洪流。人類試圖用大大小小的防砂壩與固床工,束縛溪流,卻又衍生破壞生態、土砂運移失衡的問題,究竟溪流的緊箍咒,有沒有解除的一天?
獸害變奏曲|人與獸能否相安?
山區獸害問題不斷,為了防止動物侵害,人類進行防範。但是不當設置陷阱,時常發生誤捕事件,引發社會關心。於是在失去管控的問題下,山區響起獸害防治的變奏曲。
尋找救命水|多元水源來抗旱
等不到春雨,鯉魚潭水庫一片乾涸,蓄水量只剩下6%,沉沒在庫底的舊台三線,三十年來第一次浮現。狀況最慘的是德基水庫,蓄水量跌破4%,上游大甲河床上只有一條小水渠,大壩前攔截著僅存的水量。為了能讓水能支撐到五月梅雨到來,各種救援工程火速上場,而抗旱之水究竟在哪裡?
疫情下の櫻花狂戀續曲
新冠病毒疫情年,持續鎖國;春季櫻花綻放,為愁悶日子,抹上一筆嫣紅。不論高山或平地,追櫻熱點,日益增加。網路還可搜尋到「賞櫻前線」,仿效日本預測各地的開花日期。
百年深愁番仔路|失去家園的恐懼
穿過台中市太平區的高樓,來到歷史悠久的番仔路土地公廟,後方就是寧靜的百年聚落,如同現代世界的遺世桃源,古樸老屋與巷弄。世居在此的居民,本該安樂無憂,但是半世紀以來,卻因土地糾紛,陷入失去家園的深愁。
【缺水乾旱】當水田變旱田:缺水下的農耕轉作
今年因為乾旱,農委會宣布桃竹苗、台中、嘉南總共七萬四千公頃的農田停灌,創下二十年來最大停灌面積。為了節省農業用水,農委會鼓勵農民輪作或轉作旱作。當水田變旱田,有哪些效益?又遇到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