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相關報導

乳牛的信號|為牛隻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2019-09-02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台灣酪農創造出傲人的成績。每頭乳牛的單位泌乳量,和許多酪農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市面上的乳品,琳瑯滿目,有人標榜食安,也有人強調風味。這些標籤背後,乳牛媽媽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模樣?

我們的猴厝邊-農業篇|獼猴闖果園偷吃讓農民心累

2019-08-26

走進屏東縣春日鄉的芒果園,映入眼簾的,是散落一地的果實與紙套。李金德兩年前退伍後,接手家中的芒果園,邊種邊學,怎麼也沒料想到,會遇上「猴害」這個大難題。

我們的猴厝邊-觀光篇|不餵食野生動物

2019-08-26

台中市和平區的武陵農場,遊客除了為盛開的櫻花著迷,獼猴們的一舉一動,更讓大家驚喜。花朵、嫩葉、果實,都是台灣獼猴喜歡的食物,牠們正吃得津津有味,享受著大自然提供的美食。不過聰明的獼猴也已經學習到,一旦人們來了,代表食物也出現了,於是只要有得吃,獼猴就往那裡去。 台東縣東河鄉的登仙橋遊憩區,目前成為近距離觀察台灣獼猴的熱門景點,遊客因為好奇,想親近獼猴,常常會拿出食物吸引牠們靠近。...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2019-08-19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2019-08-19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白海豚啟示錄

2019-07-28

中華白海豚,常於媽祖誕辰前後,現身台灣沿海,因此被稱為「媽祖魚」。 牠們的總數不到七十隻,而且正持續減少中,瀕臨滅絕。 台灣的黃祥麟博士,不僅發現白海豚的困境,同時也發現東亞地區的海洋資源,正逐漸枯竭。 《白海豚啟示錄》真實紀錄白海豚在人類開發下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以及來自台灣、香港、泰國、廈門和廣西的科學家,如何用專業所學與最新科技,共同齊心為白海豚尋求出路… 泰國賞白海豚旅遊 廈門...

深海裡會有什麼?

2019-07-20

深海,是什麼樣的世界呢?黑暗無光、有熱液噴泉及巨大的生物?未知,總帶給人們無限的想像,一直以來科學家克服種種挑戰,亟欲解密。

助虎歸山|讓石虎在野外安心生活

2019-07-15

「對比以前較少開發的環境,現在石虎的棲地,可能是從前的5%到10%」這是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多年調查的結論。棲地喪失,是石虎最大的危機。目前台灣的石虎僅剩數百隻,每年因為路殺或偷吃雞而喪命的,就有數十隻。在雲豹絕跡之後,姜博仁希望能先止血,「先解決死亡率,讓石虎活下來,就有機會繁衍下一代…」

雉於何地?|哪裡是水雉的棲身處

2019-07-08

2019年6月底,才早上八點,氣溫已經逼近30度,一群人在高雄美濃湖畔,邊走邊看邊聊天。這是美濃愛鄉協進會黃蝶祭系列,其中一場認識水雉的導覽活動,解說老師是劉孝伸與黃淑玫這對夫妻檔。 劉孝伸表示,美濃湖東北方一片濕地,地勢很低漥,沒辦法種農作物,地主一直擱著沒處理,後來他發現,在附近野蓮田度冬的水雉,如果受到驚嚇,就會飛到濕地避險。跟老婆商量後,2017年1月,剛從教職退休的劉孝伸,自掏腰包租地...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2019-07-08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2019-06-24

蘭嶼老人家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豬竟然會成為蘭嶼的禍患。豬是蘭嶼人重要的財產,在蘭嶼的歲時祭儀中,豬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蘭嶼,傳統飼養豬隻是採放牧的方式,豬可以自由地在部落附近活動,但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養豬的人少了,越來越多豬失去豢養,跑到山裡成為「流浪的豬」,危害部落附近的農作物。 當蘭嶼人為了豬事頭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卻打開了另一種視野,原來古老的蘭嶼原生種豬,身上的DNA,...

2019-06-24

在生物學分類上,屬狼的一個亞種,但被人類馴養之後,牠們的原始獸性被壓抑與操控著。「寵物犬」可以享受主人像哄孩子般的親餵熟食、定時美容洗澡,全身散發迷人香氣、但被嬌貴飼養的背後,小野獸只剩下搖尾吐舌、露出萌眼等討人喜歡的功能;山區獵犬的日常飲食,是安份地等待主人工作結束後,一起分享食物,而在牠們血液中保有的野性,成了獵人的好幫手。野外的犬隻,牠們有可能是出生在野外,也可能是被人類所丟棄的流浪狗,...

頁面